一、 从小培养读书好习惯:孩子与书
似乎不论在什么地方,父母都是重任在肩,生儿育女之后,呵之护之,搀扶他们走路,孩子稍大些,又要教导他们读书,这些事情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当然,同时也是父母最大的乐趣所在。
天下父母的爱心都是相同的,希望子女长好身体、受好教育的想法也是相通的,作为一个父亲,我也是这样。不过,在儿子还小的时候,我感受最多的是育子的乐趣,还没意识到育子的责任和义务。想来爱心能让责任变成乐趣,这种变化对父母而言意义重大,因为爱孩子,首先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
在儿子稍微懂事以后,我开始给他讲故事,给他买很多故事书。我自己觉得读书可以获得快乐,不自觉地便认为儿子读书或听书中的故事也可以获得快乐。做这些事的时候,我的想法十分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目的,根本没想过凭此建立起孩子读书的兴趣,然后上学考高分、谋出路。
那时候,我也只是随大流,仿照别人的做法,给孩子讲些童话一类的故事,买些带图画的童书。可能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给孩子讲故事时非常卖力,那些故事曾经给过我很多快乐,我复述它们的时候,犹如重温逝去的年华,同时,给孩子买书我也很积极,只要他喜欢的我就买,万万没有想到这对培养他读书的兴趣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持续地影响了他的整个求学过程。
1. 从听故事到读书
给儿子讲故事,是他两三岁之后的事情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不缠着人要听故事的,而给孩子讲不讲,讲多讲少,主动权是在父母手中的。
我家对讲故事比较热衷,不但我爱讲,我妻子也喜欢讲,她觉得下班后的闲暇时间,有儿子依偎身边,给他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自己亲历的童年故事、故事书童话书中的故事等——是种非常享受的事。可惜她的故事非常有限,而儿子的需索是无穷的,往往在她讲得口干舌燥,极力地搜肠刮肚也难以找到新鲜故事时,儿子还睁大眼睛等在旁边,一幅嗷嗷待哺的模样。
妻子此时往往就大喊:“受不了啦,我要崩溃啦,你快点儿来替换!”
于是,我就挺胸凸肚地登场了。
我自认为看的书多,肚子里的故事山积海蓄、多不胜数,因此踌躇满志、毅然不惧、大模大样地坐下就给儿子讲起来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伊索寓言》,还有小时候听来的民间故事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有趣事情,听得儿子睁大了眼睛,如痴如醉。我也有点小小的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我的得意没有持续多久,就狼狈不堪了。毕竟长时间讲故事累得受不了,长年累月地讲更是难以忍受。而儿子听故事上了瘾,只要我在家中稍有空闲,就立刻缠了上来要听故事,天真的眼睛里的那种如饥似渴,让我害怕的同时又不忍心拒绝。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继续讲下去。
时间长了,童话书中能记得的那些故事早讲完了,肚子里的民间故事本来也没记住多少,无奈之际,只好搬出《西游记》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但这类故事太长,有一些情节似乎还少儿不宜,所以我不得不一边在脑中搜索故事内容,一边将少儿不宜的情节删掉,这样就更觉得累,往往讲着讲着,我就睡着了,但是很快就会被儿子摇醒。
瞌睡中被摇醒的滋味真不好受,但是十几年后回想起来却是温馨的。说真心话,我从没有过培养儿子成龙成虎的念头,当年给他讲故事,除过那一份爱子之心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幼稚天真的儿子面前炫耀我的博学。只是最后我被打败了,当肚子里的故事被搜刮一空,又实在编不出什么有趣的故事,我就只好耍赖,顺嘴给儿子讲那个无数父母都讲过的故事:
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啥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
但总这样糊弄儿子也不是个办法,我倒无所谓,妻子却不忍心了,她说:“还是去买点儿书吧,照着书读故事,大人轻松,孩子也有故事听。”
就这样,我们买来了很多小儿故事书,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再去买一次。在家里,妻子做饭、洗碗的时候,儿子就拉着我要听故事,只有街坊邻居的孩子们跑来约他出外玩耍,我才能解脱劳役独自清闲一会,所以那时我极力鼓励他去外面玩耍。
到了儿子上小学,粗略地认识一些字后,我和妻子就引导他自己看书。一些讲过多遍且以图画为主的小人书,比如《孙悟空》、《小红帽》等,儿子对其中的内容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认识了一些字后,绊绊磕磕地也勉强能自己阅读了。这让我大大松了口气,让儿子也兴奋不已,他终于不用求人就能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了。
当然,说他完全不求人还为时过早,一些新买的过去没讲过的书,儿子看起来就困难多了,时不时地遇到一些生字生词需要问,但对我和妻子来说,解释生词生字要比给他讲故事轻松得多。不过在他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还是给他买了字典,鼓励他尽量通过查字典,多记住一些字和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