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庭教育,我认为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方式方法问题,而是如何爱孩子的问题。因为爱里饱含着接纳、尊重、信任,也饱含着无私的关怀和有效的帮助,爱饱含悉心的教导和耐心的等待,也饱含着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训练;爱能把惧怕除掉,能医治心灵的创伤,爱能建立德行,也能启迪智慧,爱是对孩子一生最美的祝福。
很多家长说,现在孩子少,我们对孩子的爱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顶在头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道该怎么样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予他。但是,爱孩子不是像母鸡爱小鸡一样靠着本能和热忱去爱,因为孩子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格尊严,有着自己成长的轨迹和心理特点。爱孩子需要我们用健全的人格和充足的智慧,需要我们了解爱孩子的全部内涵,掌握爱孩子的正确途径。只要有了爱,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只要有了爱,我们就能达成教育的理想。教育家普遍认为,教育就是爱,会爱孩子就是会教育孩子。父母正确的爱能培育各级各类的人才,他们不但有“才”,有知识有才干,有所作为,而且有福,是幸福的人、文明的人、高尚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这个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的大题目确定为“如何爱你的孩子”缘由正在于此。我愿与大家一同去认识爱的真谛,学习爱的方法,享受爱的喜乐,完成爱的托付,收获爱的果子。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预备自己,用心去爱”。我们需要预备一个家,预备一颗心,预备投入足够的时间,这是爱孩子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爱就无从谈起,不但如此,没有这些,所谓的爱就会变成持续不断的伤害。
爱孩子的第一个条件是夫妻相爱。为什么说夫妻相爱是爱孩子的前提条件呢?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来到这个世界,所拥有的只有一个家,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家对他来说就是一方天。天上阳光灿烂,小苗就会茁壮成长,天上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或者变化无常,阴晴无定,小苗就会枯萎。如果夫妻不相爱,家庭不和睦,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会使孩子行为失范,就是失去做人的典范。对于孩子来说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他的爸爸妈妈,直接和他接触的就是父母。他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学习做人呢?就是通过和父母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习的。夫妻之间不能彼此尊重、彼此爱护、彼此信任,常常彼此轻视、彼此贬低、彼此攻击,甚至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家人之间没有话说,很冷漠。
孩子就会从心底发出感叹:“哎呀,天底下这么好的两个人,都是这样的关系,世界上还有好人吗?还有温情吗?”他和周围的人相处,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互相戒备,互相防范,就是这样彼此冷漠,互不关心。这是生命最原初的关系告诉他的。这就使他们失去了做人的模范、生活的榜样。还有,如果父亲说母亲不好,母亲说父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就会说:“这两个人都不怎么样。”曾经有一个小朋友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爸爸妈妈还不如我们同学呢。”我说:“怎么能这样说呢?”她说:“我们同学如果谁得罪了谁,就说‘对不起啊,你原谅我吧’。那个同学就说‘好的,没关系’,我们就好了,没事了。可是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爸爸妈妈就为一句话,两个人就不算完,吵一晚上,我觉得他们太没水平了。”你看,孩子失去了做人的榜样,父母亲自毁掉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孩子在家里找不到榜样,找不到自己所崇敬的人,那么他们可能就到电视里找,到歌曲里找,到网络里找。家长对他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甚至越来越坏了。你想对他要求点什么,他说:“行了,先把你自己管好了再说吧。”这样的家长让孩子失望,让孩子从生命的根本上缺失了最不该缺失的营养。每个孩子都对家庭有着美好的期望,这是与生俱来的,合情合理的,而且,孩子最初的期望不是物质层面的,不需要太多的名牌、大餐,他们渴望的是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第二,就是恐慌不安,甚至嫉妒、厌世、厌生。因为父母关系紧张,家里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打雷”,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冲突,孩子既不能预测,也无法控制,既不能逃避,也难以承受,所以他们害怕,难过。有一个小姑娘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深更半夜就打起来了,吵得非常厉害,甚至动手打。孩子从梦中被惊醒,看到爸爸拿了个杯子,“啪”摔到地下,她吓得不得了。爸爸妈妈吵够了,她悄悄地起来,拿着笤帚、簸箕,把那些玻璃茬儿扫起来,一边扫,一边流泪,她心中非常难过,觉得人世间这么冷漠,天底下应该最亲的两个人,都这么彼此仇视,在别处还会有温暖吗?怎么同学的爸妈都那么好呢?人家怎么都高高兴兴的呢?人家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为什么得不到?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可怜。三四岁的孩子看着父母吵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好”,“因为我不听话,爸爸妈妈才吵架”,越小他就越容易产生这种负罪感。年龄大一点还稍好一点,他能知道这事不是我惹起来的。负罪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啊。这种恐慌不安、负罪自责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他会觉得到处都不安全,连家都不安全,还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呢?而孩子缺乏安全感所带来的问题将要用一生去解决。
第三个负面影响,就是孩子容易成为大人的出气筒、替罪羊。夫妻感情不好,就非常容易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对方令人厌烦的一面。有时候我们听到爸爸妈妈训孩子:“就像你妈,就像你爸爸,就像你姑姑。”孩子真是无辜啊,他不像爸爸妈妈像谁呀?这怎么能成为孩子的错呢?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去说孩子呢?就是因为你对对方有怨气,而对方很强大,你没有办法和他去理论,也没有办法去表达对他的不满,而孩子是弱小的,我们很容易对这个弱者发泄我们内心的不满,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让孩子觉得无辜、无理、无奈!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受到无端的贬低与否定,他还能自信、自强吗?这是很难很难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