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包括对外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长期进修教育在内的两种主要教学形式中,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课程模式是:综合课和专项技能课并存。以综合课为主干,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并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根据需要围绕、配合综合课开设不同类型的专项技能课,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综合课十专项技能课”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乃至国内外语教学界占主流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说是分技能教学模式,因为所谓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培养,说到底还是分技能教学。然而,对这样一种教学和课程设置模式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持续不断,赞成精读课本身的价值和作用的大有人在,但赞成者中有许多人对精读课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改进意见,换言之,不是对精读课百分之百地加以肯定;相反,也有不少人认为精读课“少慢差费”效率低下,因而主张取消精读课。
主张取消精读课的代表性意见如:陈贤纯(1999)认为,现行教学模式中,语音教学和句型教学是成功的。句型阶段结束后开始的短文教学和以较长的文章为课文的精读课(或称为综合课)教学,其效率就越来越低,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感受。精读课的路子使我们走人了误区,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教什么学什么的目标。陈先生强调指出:说精读课失败,指的不是课程本身,事实上有的老师能把精读课上得很好,而是指的它在扩大词汇量这一点上效率太低,以课文为核心的方法不可能迅速扩大词汇量。因此,不能不把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失败归结到主课——精读课,它是我们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以后迈出的错误一步。“精读课的错误在于它太倾向于把语言知识作为陈述性知识来传授”,“精读课那种拿少量材料慢慢读细细讲的办法完全违背了语言习得的规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