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领域,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语言现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表明,前人在不同学科领域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隐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拓展了《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的研究空间。隐语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进行的,目前还有很多课题等待解决。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选取四川帮会隐语为语料、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隐语内在机理进行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基于前人的研究状况和本研究的目的与范围,《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有以下核心研究问题:
(1)隐语表达的形成机理是怎样的,隐语从隐性的自主成分到显性的依存成分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实现的;
(2)隐语表达的理解机理是怎样的,受话人是如何从隐语的依存成分出发,反溯得到隐语的意向内容从而达成对隐语的理解;
(3)隐语的生成和理解反映了人们运用语言和认识事物的普遍特征,隐语的形成和理解的心理基础是什么,从隐语的机理中可以分析出人们怎样的基本认知特点与规律。
展开
——张辉 南京解放军国际学院博导、教授
该研究以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理论为参照,提出了研究隐语的自主一依存分析框架。作者在这一框架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隐语的生成和理解问题,得出了具有圈套意义的结论。
——张克定 河南大学博导、教授
该研究结构完整,论证合理,思维清晰,逻辑严密,对隐语运用的认知机理作出了统一、合理的阐释,建立起了解释隐语运用的认知机理语言模型,为歇后语、谜语等语言现象的阐释提供了参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旭 西南大学博导、教授
该选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研究汉语及其方言以及其他语言有重大理论参考价值。研究目标明确,问题设计合理,理论运用适当,理论框架合理,分析合乎逻辑,语料具有代表性。
——王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博导、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