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用各种资料来分析和阐述。限于篇幅,笔者简要罗列三点。
(1)国际社会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类文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人类物质文明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面前,人类的发展似乎迷失了方向,人类自身的真正价值也被忽视或曲解。人类有可能把自己贬低为“金钱奴”、“贪物奴”。社会在追求GDP的增长中,人类自身发展目的的迷失是对发展理性的迷失,这种迷失理性的发展终将难以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对“以物为本”的批判。1994年,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识和接受的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一切人口与发展活动都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人的数量为中心。这是基于人的真正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而提出和强调的。
(2)我国发展的背景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要求我们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和谐而健康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终身的发展。
(3)教育改革的背景
全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与以往的教育和课程相比,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让学生把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展现出来;二是重视培养受学生的完整人格,强调德、智、体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三是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五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等特征。若教育不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就无法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