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家办学”的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71193
  • 作      者:
    葛声海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思考也是一种文化,它凝聚了我们的教育情结,留下了我们的教育信念。
展开
作者简介
    葛声海,教育人文学者。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高级讲师,武汉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主要讲授文学概论、荚学原理,主要研究教师教育、学校文化。先后主持并指导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素质教育主渠道研究”、“师范院校课程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础学校发展内涵研究”、“基础学校读书文化研究”、“基础教育教师工作室研究”、“从薄弱走向优质教育研究”。个人专著有《中国现当代文学辅导》、《文学概论辅导》、《美学理论纲要》、《中国文学作品选讲》、《中文专业论文汇编》、《语文教育改革大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础学校发展探索》、《“教育家办学”的思考》。曾获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成果(政府)奖、中国科协新时期全国优秀学术成果奖、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家须做学者,读万卷书;教育家须做行者,行万里路;教育家须做思者,思载天地;教育家须做智者,自知者明。学思结合,学必思;知行统一,行必思。思考,也是一种文化,它凝聚了教育的情结,留下了教育的信念。《教育家办学的思考(增订本)》试图通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办学模式、教育均衡的思考,表达教育家成长中的幸福体验。
展开
精彩书摘
    四、素质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其他任何教育。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办学目标,它是着眼于“短期行为”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办学目标,它是着眼于“长期效应”的教育模式。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及落实目标,至于个性发展教育,它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素质教育则通过个性发展教育获得多姿多彩的表现。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真正的个性发展教育,也是实在的全面发展教育。至今为止,以往的教育几乎都是选拔教育,一层一层地选拔,丢掉了多数,留下了少数。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我们可以说,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素质优良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人有一种特殊的能动性,他能够将自身的素质外化、物化、对象化,实现这种“化”的途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其实,人的素质和人所创造的对象化世界是同步发展的,是同一创造性劳动过程在内部和外部的“双向建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发展水平是人的素质水平的物化形态,人的素质水平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公开展示。然而,素质教育实现的是育人价值,它增长人的知识,发展人的道德,丰富人的情感,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技能。至于受教育者运用所获得的素质去创造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则是素质教育通过育人在教育外部间接实现的社会价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推进。在此基础上,使素质教育的“产品”适应社会需求,使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在共同目标导向下,进入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马克思曾预言:社会必然朝着“自觉协调”的方向发展,人必然朝着“自由全面”、“自主创造”的方向发展,人与社会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印证的关系之中,人的主体素质是社会文明向人本身的内化,社会文明是人的主体素质的外化。人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人创造着现代化的社会;人又是社会锤炼的客体,现代化的社会创造着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应当走在社会现代化的前面,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所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当现代化的主体素质深入到绝大部分人的人格中去的时候,就将转化为一种巨大无比的内在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辑 教育方针
沿着毛泽东开辟的道路——重温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论“三个面向”的教育原理
跨世纪教育发展的蓝图——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思想求索

第二辑 素质教育
当代素质教育思路——论素质教育的结构与意义
新世纪德育智慧论纲——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论创新教育的教育定位

第三辑 课程改革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纪要——与学校课题组的对话之一
新课改实验操作系统构想——与学校课题组的对话之二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学校课题组的对话之三

第四辑 课堂教学
教与学的组合——论教与擘的科学组合与组合艺术
审视课堂教学——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模式——评武汉市2000年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成果

第五辑 教师成长
师范教育:专业论文教学述评——《师范生专业论文摘编·前言》
职后进修:教师自主成长之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途径与模式
生涯思考:教师审美境界呼唤——教师生涯设计的三种境界

第六辑 学校发展
现代学校的行动指南——现代学校内涵发展思考之
现代校长的办学理念——现代学校内涵发展思考之二
走进学校的读书文化——现代学校内涵发展思考之三

第七辑 办学模式
主体教育办学模式解读——特色学校专题研究之
经典教育办学模式解读——特色学校专题研究之二
爱心教育办学模式解读——特色学校专题研究之三

第八辑 教育均衡
走向希望的农村教育——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先行者的足迹
西马路小学:学会创造——论江汉区西马路小学的育人启示
西菜园小学:告别历史——论汉阳区西菜园小学的办学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走进“教育家办学”的境界——献给追求“教育家办学”的朋友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