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哲学研究
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70周年
一、引言
7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古稀”之年,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感叹70岁的人的稀少。70年,对国家说,只不过是一瞬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历史的作用,就是它可以做一面镜子,看清自己的尊容。70年前出现过的事实,能否算作古?是否从70年之前出现过的人物看出得和失?70年不能算“古”,现在仍健在的人中间,就有不少人亲眼见过五四运动,其中的少数参加过这一伟大运动。70年虽然不算古,但这70年却是震古烁今的时代。本世纪刚进入第儿年,延续2 117年的封建帝王专制制度(从汉代算起)一举被椎翻,8年后就有了五四运动。五四之后30年,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虽然70年对国家、民族只是一瞬间,但这一瞬间的历史意义,超过以往两千年。因为这70年,是划时代的70年,封建专制制度处于不合法的地位,而人民可以当家作主却是合法的。不管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程度,但毕竟它是合法的,人们都必须尊重这种地位。违反人民利益的事,当权者是不敢公开干的。这种合法的地位,是经过流血牺牲而得来的。得来是不容易的,保护也是不容易的。70年的时间短促,但它是新时代的70年,是与过去两千年?然不同的70年,无论在政治制度上、文化形态上、经济政策上,都应该进行系统的总结。70年时间虽然短,但它一样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看出兴替,看出得失。40年来,中国近现代史,出版过不少种、不少册,但却缺少一本文化史,缺少这样一面文化镜子,照出文化方面的兴替得失。梁启超晚年曾开始执笔写一部中国文化史,但未写完即赍志而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