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郑作新院士新中国成立以来,郑作新老师是我国鸟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也是我国鸟类地理学的开创人。他是迄今对我国鸟类进行研究时间最长,成果和论著最为丰硕,培养人才最多,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最为积极,中外同行学者对其学术成就评价最高的国际权威鸟类学家。
郑作新老师毕生致力于动物学,特别是鸟类学研究,曾到过全国许多地区进行野外调查,不避艰险地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还到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些博物馆和标本馆,查阅研究鸟类标本和资料,以超凡的毅力和忘我的精神辛勤劳作,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据统计,他一生著述的学术论文和科学论著共1000余万字,是我国迄今最多产的科学家之一。他善于继承和吸取前人的科学成果,又不墨守那些陈旧、错误的观点,而是勇于开拓创新和发展,从而在鸟类的分类区系、亚种分化、系统分类、中国家鸡的起源以及我国境内动物地理界的划分等研究上都提出了一些首创性的理论成果。他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很好评价和广泛赞誉。他曾获得国际上和我国的多种学术奖励。曾被选任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会长,兼任世界鹤类研究中心顾问,并被选为日、德、英、美等国鸟类学会的通讯会员、荣誉会员。在国内,郑作新院士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又是中国鸟类学会的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
郑作新老师还十分重视并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他把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当做自己应尽的一项光荣职责,在科研工作之余,经常不遗余力地撰写科普文章。他一生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近260篇。他提倡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要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要认识和爱护我国富饶的野生动物资源;对于有害的动物,要积极防治;对于有益的动物,则要努力保护并加以利用。在我国,麻雀曾被认为是害鸟而列入“四害”中遭到杀灭。为了弄清麻雀的益害情况,他通过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证明麻雀既是啄食农作物的害鸟,又是以许多种农业害虫为食物的益鸟,并对麻雀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益害情况作了具体分析。随后《人民日报》刊登了他《谈麻雀对农业的益害》的文章。据此,1959年国务院在通过《农业发展纲要》时就把麻雀从“四害”的名单中剔除,挽救了麻雀被大规模剿灭的厄运。他在科普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对于人们掌握科学知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等,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岗位上,郑作新老师还教育、训练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中仅鸟类专业的学生、进修生和研究生就有上百名。他的学生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以至海外一些国家的教学、科研等各种工作岗位,不少人已成为其所在单位的优秀骨干人才。他们都在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和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上作出各自的贡献。
郑作新老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努力追求进步,不断求索科学真理。在他的治学思想、精神、态度、作风和方法上,能够把严谨、严格、严肃的科学精神和学风跟敢想、敢干、敢于破旧立新的可贵品格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上。不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室内;不论是在研究室,还是在家里;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不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在节假日,人们看到的永远是郑作新老师在不知疲倦地忙碌工作的身影。正是他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使他登上了世界鸟类学研究的巅峰,做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成就。
我是郑作新老师在福建协和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和系主任时的学生,毕业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特别是在动物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多次面聆郑作新老师的教诲,获益甚丰。1994年,我受中国科协委托,协助朱弘复教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生物学卷》。在编辑该书第一册时,曾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郑作新老师和其他一些知名老生物学家的传略,对老师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等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见《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生物学卷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时值郑老师诞辰百年之际,特撰此短文,借以略表我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