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宋代叶适的理财论<br> 叶适(1150—1223年)是南宋时期一个重要的儒家思想家,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倡功利之学,他的流通经济思想是主张国家应重视理财,但在理财活动中应当区别于聚敛。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他认为王安石不懂周公理财的真谛,走错了方向。他主张国家应扶植商贾,鼓励工商业发展。<br> 他指出理财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夫聚天下之人,则不可以无衣食之具,此有而彼亡,或此多而彼寡,或不求则伏而不见,或无节则散而莫收,或消削而侵微,或少竭而不断,或以其源虽在而浚导之无法,则其流壅遏而不行,是故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大禹周公是也。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可见叶适主张国家重视理财,但他也指出理财者绝不应当仅仅是国家,他提出“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的主张。这种理财绝不是为君王聚敛,他将理财和聚敛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说:“理财与聚敛异。今之言理财者,聚敛而已矣。非独今之言理财者也,自周衰而其义失,以为取诸民而供上用,故谓之理财。而其善者,则取之巧而民不知,上有余而下不困,斯其为理财而已矣。”<br> 他还批判了传统的“抑末”思想,他认为工商流通业为社会分工所需要,为国家兴衰和社会安定所必需,“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他认为古时国家均鼓励工商流通业的政策符合古义,他说:“按《书》‘懋迁有无化居’”周‘讥而不征’,《春秋》‘通商惠公’,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故子产拒韩宣子一环不与,今其词尚存也。”他反对打击富人,他一再强调“抑兼并富人之意可损”,指责封建国家在“抑兼并”的旗号下,对工商业者的横征暴敛,他斥责说:“先以破坏富人为事……此非善为治者也。”<br> 叶适认为古时国家一般主张理财要探究财用的根本,不能一味地只顾求多。他指出:“财用,今日大事也,必尽究其本末而后可以措于政事。欲尽究今日之本末,必先考古者财用之本末。盖考古虽若无益,而不能知古则不能知今故也。夫财之多少有无,非古人为国之所患。”他指出理财的根本不在财之取得的多少,他说:“隋最富而亡,唐最贫而兴……致唐之治,有唐之胜,其不待多财而能之也决矣。然而其所以不若唐者,非以财少为患也。故财之多少有无,非古人为国之所患,所患者,谋虑取舍,定计数,必治功之间耳。非今日以一财之不足而百虑尽废,奉头竭足以较锱铢,譬若惰夫浅人,劫劫徒知事其口腹而已者也。”<br> 因此,以此为论,他指责王安石并不懂得周公理财之真谛,如果周公居于现在也不会行当今之法:“当熙宁之大臣,慕周公之理财,为市易之司以夺商贾之赢,分天下以债而取其什二之息”是不合乎时宜的。他说三代之时,“天下号为齐民,未有特富者也。开阖、敛散、轻重之权一出于上”,而“今天下之民,不齐久矣。<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