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本性与人文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4522
  • 作      者:
    万小龙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万小龙,1964年4月生于江苏常州。物理学学士、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外国哲学博士、巴黎理工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逻辑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逻辑与科技哲学学科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工程”教材《科学技术哲学》首席专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信息与科学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研究”和“量子信息的本质研究”。由博士论文改编的专著《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被收入《中国科学哲学论丛II》。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物理学哲学,近几年的学术兴趣为量子力学哲学与非经典逻辑的交叉点。
    欧阳康,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协会主席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大学文化人生》等;主编有《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百六十余篇,先后十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丛书·科学本性与人文精神: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是由国家“985”工程Ⅱ期项目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创新基地主持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
    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学术关注由来已久,但对于本课题的专门研讨和集中组织则发端于2004年国家启动的985工程Ⅱ期项目。当时我们设计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课题获得批准,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的985Ⅱ期项目之一。于是一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学者在课题的感召下组织起来,开始了积极的学术研究。
    之所以设计本系列研究课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现阶段,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文社会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良性健康互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量子力学哲学家认为,物理全同粒子聚合中某类基本粒子之间的全同性是指量子力学模型中所描述的一切可观察性质的相同,或质的全同。这样的基本粒子叫作全同粒子。
    然而,全同粒子虽然是在量子力学模型中所描述的一切性质相同、也即处于相同态的粒子,但它们之间仍有记数的不同。不过,这种记数是指可列举的(enumerable),而非指可数的(countable),也即它们拥有基数性(cardinality),但没有序数性(ordinality)。例如,对一个具有两个全同电子的组合系统进行数学运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可用基数标记这两个粒子是粒子1和粒子2;但在实际测量中,测到了一个电子在第一个位置时,由于这两个处于相同态的全同粒子具有可观察的置换不变性,我们只能说有一个(an)粒子在第一位置,而不能说究竟哪一个电子在这个(the)位置,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这个组合系统的总的电荷量和静质量,而确切地知道它是由两个电子组成的。因此,处于相同量子态的全同粒子叫作不可区分的全同粒子。对于不可区分的全同粒子,对它们的编码也就失去了意义。
    哲学家与物理学家均把拥有一切相同特性的两个客体称为不可区分客体,我们称这个定义为“哲学全同性”。因此不可区分粒子相当于前述的质的同一的粒子。有的量子力学家认为,两个不可区分的全同粒子仍是两个客体。而有的哲学家根据莱布尼茨的不可识别的同一性原理,即ThePrincipleoftheIden-tityofIndiscernible(简称PII)往往认为,两个不可区分客体实际上只可能是同一个客体。莱布尼茨说:“这点不可能真:两个实体(substance)能够完全相似而仅有记数的不同。”
    ……
展开
目录
导论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研究概述
一、引言
二、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假说的产生还是科学革命的发生? 
三、科技与人文关系研究的五种途径
(一)科学哲学:个体一属性分析和事态一事件分析
(二)海德格尔之“思”:科学不“思”还是“思非科学
(三)批判的社会理论:单向度的单向人还是单维度的双向人?
(四)鲜明的后现代思潮
(五)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科学文化走向文化科学

第一章 现代物理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
一、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途径浅析
(一)物理学概念分析
(二)物理学前沿哲学问题
(三)物理学自然图景
(四)物理学方法论
二、EPR关联的分析
(一)机遇( chance)解释
(二)巧合( coincidence)解释
(三)同格( co-ordination)解释
(四)前定和谐(pre-establised harmony)解释
(五)逻辑同一(logical identiy)解释
(六)共因(common cause)解释
三、量子概率的模态解释
(一)量子力学中的概率特征
(二)对量子概率统计解释的批判
(三)量子概率的模态频率解释
四、量子测量的模态解释
(一)量子测量的解释问题
(二)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模态解释的意义
五、霍金虚时间概念浅析
(一)霍金时间概念的变革
(二)虚时间的物理意义
(三)虚时间的哲学意义
六、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
(一)全同粒子概念
(二)个体性概念
(三)全同粒子的关联

第二章 现代认知科技中的人文问题
一、对意识的科学探索及其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一)艾克尔斯的实体二元论
……

第三章 概率与归纳理性对科学本性的解读
第四章 现代技术中的人文问题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人文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