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图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44800
  • 作      者:
    樊兆鸣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翻译是不同民族、不同语种之间进行语言与文字交流的中介手段和转换形式,它作为一种思想与文化交流的语言活动,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世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活动无疑是一股重要的动力,而翻译正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当我们考察中外文化交流史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翻译活动的高潮,必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高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br>    在这一百多年间,西方几个主要国家思想上历经启蒙运动的洗礼,经济上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得到蓬勃的发展,中西之间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势力扩张,终于打开了老大中国的大门。经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严重打击,清朝部分统治者和在野的士大夫从洋枪洋炮所代表的西方物质文明中终于认识到只有改弦更张,师夷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皇朝统治。一场向西方学习的高潮——洋务运动终于掀起。洋务运动又一次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闸门,结束了清皇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短短12年时间,江南制造局就出版销售了这么多书,在当时的条件下,已是非常不容易了。然而傅兰雅仍对江南制造局的图书销售感到苦恼,他认为“阅以上所售之书,其数虽多,然中国人数太多,若以书数与人数相较,奚啻天壤”①。江南制造局所出科学图书由于受当时中国交通条件限制,发行量都不大,这也是令傅兰雅苦恼并筹办格致书室的一个主要原因。<br>    3.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消亡<br>    1875年前后,翻译馆几个重要的笔述人员如李凤苞、徐建寅、华蘅芳等先后调离。1878年,金楷理离馆。1881年,林乐知也辞去馆内译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傅兰雅是馆中唯一的专职口译人。1884年,翻译馆的主要创办人徐寿去世。正如傅兰雅所言:“但此常换人之事,自必有碍于译书。盖常有要书译至中途,而他人不便续译;或译成之原稿,则去者委人收存,至屡去屡委,则稿多散失。”②翻译馆这一时段的人事变动对翻译出版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19世纪70年代,每年翻译的书籍至少有10余种,刊出7到8种,但到1882年,一年只译出了8种,刊出仅4种。此后几年内,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在1880年以前,制造局每年用以译书及编制舆图的经费多则六干余两,最少也两干数百两,但在1881-1896年间,竟有七年经费在一千两以下,其他各年也仅一千两左右。③1880年以后的其他年份,用以译书及编制舆图的经费均较1880年以前有大量缩减,严重阻碍了翻译馆对西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br>    ……
展开
目录
序<br>一、中国工业文明的启明星——江南制造局<br>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兴衰<br>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创办背景与经过<br>2.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极盛期的活动<br>3.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消亡<br>4.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影响<br>三、翻译馆主要翻译人员<br>1.西方主要翻译人员<br>2.中国主要翻译人员<br>四、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著<br>1.译著的数量、种类与特点<br>2.翻译馆在晚清出版界的地位及其社会影响<br>3.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介绍<br>附录: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目录<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