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因凶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07157
  • 作      者:
    李蕾主持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继2009年单行本发行之后,2011年上海书展期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谈话类节目《风言锋语》联合上海文化出版社,再度推出系列丛书四本——《城市野心》、《剩女无敌》、《谁被收藏》、《基因凶猛》。丛书网罗了栏目自创办三年来的经典话题,汇集了两岸三地的知名文化学者和媒体人,精选了电视节目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和观点。
    《基因凶猛》(作者李蕾)是其中一本,书中不仅有生物、有科技、有科幻,有更有科学家现身说法,与大学生一起追问“科技到底是‘噩梦’还是‘美梦’”的哲学命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此套《风言锋语》丛书既有对文化的独到见解、对感情的深透通析,也有对热点政策的文化品评、对新鲜科技的伦理讨论。《基因凶猛》是其中一本,书中不仅有生物、有科技、有科幻,有更有科学家现身说法,与大学生一起追问“科技到底是‘噩梦’还是‘美梦’”的哲学命题。《基因凶猛》的作者是李蕾。
展开
精彩书摘
    李蕾: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如果列出这个学校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可以说是群星灿烂。这个学校是以理工类专业见长的。理科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在这个问题上,两派美女分成了不一样的阵营:一派说。嫁人要嫁理工科的学生,因为他们非常地无趣,所以他们专一,不花心;也有人说,嫁人不要嫁理科生,因为他们无趣,所以不懂得什么叫浪漫。永远不会配合你的情调。那么,作为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校,交大的学生对于理科生有着什么样的定义,理科生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学生A:我是一个工科的学生,我们班里男生很多,我接触的理工科男生也很多。我觉得,其实现在理工科的男生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他们也有很多可爱或者是浪漫的地方。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前几天,在交大阂行校区就有一个很轰动的演出,叫做《交大这点事》。那是学生自己编排的,用相声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交大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演出老少咸宜,去了很多人。
    学生B:我觉得理科生的头衔只是针对他们所学的学科内容而来的,其实他们是严谨而不乏活泼、求实却又生活得丰富多彩的一个群体。看一下交大的交响乐团,就是非常令人自豪的一个团体,交大的合唱团也是非常不错的。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的主要成员构成便是理科生,这就证明了他们的生活确实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C:读本科的时候,班上有男生追求女孩子,他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每天一封情书、一枝玫瑰花。所以我觉得,说理科男生很沉闷是一个不对的说法。有一些男生在女生楼下弹吉他。弹给他喜欢的女孩子听。李蕾:好像是很浪漫。但我听说理科生都不怎么会写情书,所以他们发明了一个“情书软件”,只要上去点一下,一万封情书都自己出来了……学生D:主持人说理科生不会写情书,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我自己是工科学生,但是我确实很喜欢文学作品,很喜欢诗歌。我觉得“理科生”是一个标签,在这个标签之下有形形色色的人,各自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我喜欢打球。他喜欢游泳,我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比如一些科学家也喜欢音乐、喜欢文学。
    李蕾:谢谢同学们给出的这些答案。其实社会上对理科生是有一些误解的。贴了很多的标签。就拿我们今天的主题词“科学”来说,标签就特别多。我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就说,最崇高的理想一定是要当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如果我写我想当一个卖冰棍的小贩,或者当一个工人,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后来我发现,科学家怎么距离我这么遥远?今天到场的两位都是科学家,这让我第一次发现科学家也是很容易接近的。
    江晓原:一部分科学家很容易接近。我就属于能接近,并且容易接近的。虽然我现在混迹在文科了,但从理论上说,我仍然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刚才说的理科生的事情,我想有点补充:第一,刚才基本上都在说理科男生。而忽略了那些理科的女生;第二,我们经常把理工科放在一起,结果刚才就有同学申明自己是学工科的,其实从气质上说,理科和文科的距离还不如理科和工科的那么大。
    李蕾:会吗?
    江晓原:对,理科和工科的距离非常大,理科和文科其实倒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另外我觉得,确实人们总是在那里妖魔化理科生,把他们说成是无趣的、乏味的。你刚才还向同学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你让女生认为理科的男生不容易花心。事实上没有任何社会统计调查的数据证明,文科的学生比理科更花心。所以理科生也一样有可能花心。
    李淼:我同意江老师的观点。我是七八级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届高考生,学的是天体物理专业。我发现,实际上理科包括物理系,甚至我们天体物理专业,抢走了很多中文系、英语系、国际关系系的女孩。当然那时候我太小——我16岁上的大学,我当时不可能花心。
    江晓原:我可以证明李老师没有美化理科生。因为我也是理科生,我是七七级学天体物理的,事实是我娶了一个学中文的太太。
    李蕾: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1893年,“科学”这个词被引入中国,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江晓原:这个题目说起来就比较大了。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说。在物质层面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现代生活的便利,越往后看越明显;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喜欢谈科学精神,他们认为科学进入中国以后,也带来了一种精神。
    当我们平常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把科学这个词当作形容词来用,总是用它来形容正面的事情。比方说某件事情有道理,我们就说它有科学精神;某件事情比较合理,我们就说它设计得很科学……这样一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时候,它本身就意味着科学进入公众心目中之后,已经有了一种形象、一种地位。
    李蕾:那“科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词呢?
    江晓原:寻根究底的话,“科学”这个词是从日本来的。日本人用一些汉字来翻译西方的东西,然后再被我们学过来,我们现在用的很多词都是这样的。李蕾:您这么跟我讲的时候。我在心里面就想,他说得多科学啊;同时另一个声音在说,他说得多无趣、多枯燥啊。这是不是科学另外一方面的特征?我们会认为科学都是很无趣的,包括科学家这些人,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
    ……
展开
目录
戏子人人可戏
科学的困扰
被妖魔化的理科生 
中国人对科技没有平常心
最初科学精神就是“吃饱了撑的” 
科学家在做普通人很不理解的事
科学精神越来越像一个修辞手段 
为什么科学没有成为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然灾害是不是与科技活动有关 
科技带来的问题,科技能否解决
你打算接受它的好,就要承受它的坏 
好的归科技,坏的归魔鬼,魔鬼归谁
如果没有准备好,那就慢一点
基因凶猛
千细胞制造精子的科学狂想 
科学家不承担技术带来的伦理责任
基因可以像零件一样自由组装 
孩子,你是我精心设计的礼物
可怕的基因歧视 
技术成熟之前,要把它关在实验室里
科技不是更完美的未来
我爱上了机器人
人一直喜欢复制自己 
阿西奠夫的粉丝 
机器人三定律
对机器人女友的感情 
人和机器人的终极关系
不要和外星人说话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四年之后才听到“你好吗” 
宇宙间的漂流瓶 我看见了UFO
外星文明在保持沉默 我们都是外星人 
地球人在太空中安全吗
好奇害死猫 
500天飞往火星
2012又被霍金预言了一次
人类面临消失的命运
超级细菌是怎么想的
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
跟随霍金进入宇宙
感情是抵御末世情结的一种方法
移居外星球靠的不是蛮力是大脑
200年后人类怎样生活
谁会变成阿凡达
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
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幻想是最时髦的科学
《阿凡达》的科学背景
机器人引发的心里危机
充满好奇心的人都是科学家
李蕾是个“小绿人”
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
专家是怎样买菜的
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量没到,效果就不会有
化合物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别被自己吓到了
吃饱了,开始有标准了
还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对人有危害
《寂静的春天》教育了我们
恐惧是吸引受众的一个好办法
一根葱也是国际关系
加碘盐少点烦
碘盐该不该“一刀切”
最危险的是小道消息
科学请往前站
所有人都可以这样相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