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宪法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8500
  • 作      者:
    张晋藩著
  • 出 版 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宪法史(政治类)》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至于中国近代宪法文化的发生,可以说是西学东新的结果,当西方的宪法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定的时代要求相交汇以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异。因此,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的理解。以及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宪法史(政治类)》共八章,分别为:绪论,西学东渐与宪政思想的萌发,清末君主立宪骗局,晚晴的预备立宪,民主共和的宪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的“制宪”,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与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和宪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与宪法。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对宪法价值的追求和基本过程为线索,揭示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中国宪法史(政治类)》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出现的三种宪法,反映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势力围绕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而展开的激烈斗争。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表明:民主宪政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本主义的民主宪政,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制定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中国宪法史(政治类)》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专著,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4.行三权分立,改变专制制度下司法与行政不分的体制
  三权分立是维新派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赞赏孟德斯鸠的分权论,认为分权论“实能得立政之本原”。因此,他们设计的变法蓝图是以三权分立作为基本架构。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提出:“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康有为的论断不仅在于说明三权分立所形成的制衡原则,得到近代西方民主国家所确认,并奉为宪法原则;而且在于说明由于中国专制主义制度下缺乏议政机关和独立的司法机关,由此而引发的种种弊端。他在代宋伯鲁拟《请讲明国是正定方针折》中明白表述说:“夫国之政体,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如手足,司法者譬如耳目,各守其官,而后体立事成。然心思虽灵,不能兼持行;手足虽强,不能思义理。今万几至繁,天下至重,军机为政府,跪对不过须臾,是仅为出纳喉舌之人,而无论思经邦之实。六部总署为行政守例之官,而一切条陈亦得与议,是以手足代谋思之任,五官乖宜,举动失措。”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进一步阐明了他理想中的以三权分立为基本架构的君主立宪政体。他说:“盖自三权鼎立之说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在《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中又指出:“东西各国之所以致强者……立宪法以同受其治,有国会以会合其议,有司法以保护其民,有责任政府以推选其政故也。”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宪政思想的葫发
一、中西政治法律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二、宪法概念的提出与议院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君主立宪方案的一次实践——戊戌变法
一、维新思潮及其代表人物
二、戊戌变法与君主立宪的蓝图
三、立宪与专制、维新与守旧的激烈冲突,戊戌变法失败
四、“以君权变法”的改良主义宪政道路
第三章 晚清的预备立宪与宪法性文件
一、由实施新政到仿行宪政
二、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与预备立宪上谕的发布
三、官制改革与筹划地方自治
四、宪政编查馆的设立与考察宪政大臣再次派出
五、筹设“预立上下议院基础”的谘议局和资政院
六、《钦定宪法大纲》-晚清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七、皇族集权的“责任内阁”与《重大信条十九条》
第四章 民主共和的宪政目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以美国为范式的国家方案
三、政权建设与宪法理论
四、革命派和保皇派围绕宪政问题的论战
五、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国方案的产物
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护法运动
第五章 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与《中华民国宪法》
一、国会制宪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二、粱启超拟制的宪法草案
三、为复辟帝制铺路的《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四、《天坛宪草》续议与《中华民国宪法》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一、南京国民政府制宪的理论基础
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与国民党-党专政
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与“还政于民”
四、中华民国最后一部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与宪法性文件
一、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制宪活动与成就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与宪法
……
结束语
附录一 百年中国制宪大事记
附录二 百年中国宪法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