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6212
  • 作      者:
    汪明亮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明亮,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在《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转载。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个人专著有:《热点刑事案件理论解读:刑法规范之外的视角》、《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犯罪生成模式研究》、《“严打”的理性评价》、《审判中的智慧:多维视野中的定罪量刑问题》、《刑事政策研究新视角》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概念最先由社会学家提出,后来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社会资本理论为刑事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认为,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宏观而言,社会资本存量与控制犯罪效果成正比;微观而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对犯罪生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刑事政策。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反思和发展我国现行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对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全面剖析。
展开
精彩书评
    比较而言,对犯罪学理论,或者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作为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学要比其他学科更具潜力。汪明亮博士的大作在这方面又为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了一块新天地:用社会资本这个理论工具来研究我国的犯罪问题,这在我国是首创,实际是属于填补空白的工作,对我国犯罪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王牧)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刑事政策理论,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来考察犯罪的原因、探究控制犯罪对策、深刻反思现行刑事政策及相关社会政策,寻求解决犯罪问题的出路,大大拓展刑事政策研究的范围和理论路向,丰富和充实刑事政策研究的内容,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卢建平)
展开
精彩书摘
    1.社区矫正中的公民参与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上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要求,有必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鉴于此,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通知下发后,北京、上海等六省市率先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把被处以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种人列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刑法修正案》(八)则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行刑方式。
    社区矫正从实质上讲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社区矫正为公众参与行刑提供了平台,对实现刑罚效果,预防犯罪再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就公众参与而言,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一是以什么方式让公众参与社区矫正?二是让公众如何参与社区矫正?
    首先,以什么方式让公众参与社区矫正?笔者认为,北京市的做法值得借鉴①:一是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二是与心理咨询机构、医院合作;三是与各职业培训机构、公司合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就业介绍;四是与各有关单位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基地;五是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对社区矫正的宣传;六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发动、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资本概说
一、社会资本研究概览
二、社会资本之内涵:本书观点

第二章 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命题假定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刑事政策意义
二、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命题假定

第三章 社会纽带:个体社会资本对犯罪的影响剖析
一、个体社会资本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理论与经验的论证
二、个体社会资本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
三、转型时期个体社会资本缺失与犯罪生成
四、培养归属感:弥补个体社会资本存量不足
五、例外情形:个体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公民参与:国家社会资本对刑事政策的影响剖析
一、刑事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二、犯罪预防中的公民参与
三、刑法适用中的公民参与
四、拓展刑事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措施

第五章 中国社会资本变迁及其对犯罪带来的影响之一:社会转型之前
一、中国社会资本变迁三阶段
二、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与犯罪
三、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本与犯罪

第六章 中国社会资本变迁及其对犯罪带来的影响之二:社会转型时期
一、中国转型时期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对犯罪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增加社会资本与犯罪控制

第七章 社会资本刑事政策意义的进一步阐释:社会支持视角 
一、弱势群体犯罪及其刑事政策转变
二、社会支持的分类和功能
三、社会支持犯罪学理论:命题及功能
四、当前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缺乏之表现
五、构建预防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八章 反思现行刑事政策及相关社会政策
一、反思现行刑事政策
二、反思相关社会政策
参考文献
附:鉴定意见(匿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