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留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23038
  • 作      者:
    徐永康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永康,1956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学毕业后在上海市郊工厂工作3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后于华东政法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获法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史专题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法理学”、“执法与司法研究”、“依法治国与法文化”等课程。出版法律史与法理学著作及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华东政法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1年,又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至今已过去了整整30年,我们为国家培养了244位硕士和180位博士,这一批高层次的法律人才,现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律实务及其他各个领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纪念华东政法大学招收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30周年和博士研究生10周年,同时,为了让本专业团队在法律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保留下来,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做一些学术积累,经过商议,我们尝试编辑出版三个系列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经常在思考的,就是现在的读书人、教书匠、研究者到底为什么而写文章?这些文章在多大程度上能创造思想、启蒙后学、纠正时弊、接续文化?”
    ——徐永康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可以举另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当今世界,数学同其他科学部门广泛地结缘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人甚至认为,是否运用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门科学发展水平或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法学领域,也有人提出,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例如,将各种类型的社会行为,包括刑事的、民事的、科学技术的各种案件,各种案情和犯案人数等,用数学方程关系表达出来,以建立社会行为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建立一门新学科。钱学森称之为“数量法学”,也有人叫做“计量法律学”或“法律计量学”的。其中“计量法律学”这个名称就值得斟酌。这个名称译自国外法学著作,亦和数量经济学、计量史学等学科名称相对应.但在法学体系中却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光从字面上理解,很可能会将“计量法律学”与“教育法学”、“行政法学”之类的学科等同视之,认为这是一门研究“计量法”的学科,属于经济法学的分支学科,而一旦将来研究计量法的学问果真能形成为一门学科(是否有此可能姑且不论),也只能将它命名为“计量法学”,这岂非又要出现不同学科使用相近名称的情况?
    其三,新学科名称的混乱,使得原本已经显得复杂的确定法学新学科范围的工作更加复杂化,它增加了界定法学新学科的困难。
    这里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是,有的学科由于命名的不同,而直接导致研究者对这门学科的科学体系划分产生了不同意见。比如司法会计鉴定学原属边缘学科,因此在科学体系的划分上出现不同看法本不足为奇,但这门学科的归类问题却是直接和学科的命名联系在一起的。 
    ……
展开
目录
岁月留痕
政法改革与执法必严——读报随感
对我国人民民主法制的思考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新学科
简论界定法学新学科的标准
法学新学科的命名问题
十年来我国法学新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反腐败:全球跨世纪的课题
中国百年宪政梦的追寻
现代化与有组织犯罪的新变化
《唐律》“十恶”罪刑研究
交汇与融合: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主旋律
中国宪政之路特点考察
和谐社会与法律的制度安排
“法律”形式的泛化和法律权威的弱化——基于我国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我国选举制度的演进与滞碍
传统司法之弊与司法改革之困
士人精神与社会治理方式的演进
法思留踪
傅玄的法律思想
法理基础课应率先改革
浅评维辛斯基法律理论
嵇康法律观探析
孔子思想与21世纪中国法治
邹容、陈天华的民主与法律思想
20世纪中国法律虚无主义思潮述评
全球化与多样性:法律文化发展的趋向
中国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从法文化的角度考察
公域与私域:两种不同的进路——对传统法文化现代价值的思考
域外留声
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民法典
第三只眼看《立法法》
应该废止召开“公开逮捕大会”的做法
公民知情权应成法定权利
从一则公告看提高法治的技术
网络舆论:推进中国法治的重要力量
选拔干部使用测谎题内里乾坤
代表委员的议案建言应提高质量
2007:中国死刑的转折点?
应当依宪保障公民权利
不应过分强调立法的宣示作用
公权力异化是法治之大敌
善政亦需符合法理
法治必须伴随媒体的开放
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何以悬空
“绿坝”黄了?
中国县域治理的困局与出路
总结和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