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的萌芽和兴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我国文化部门开始探索改革的路子,逐渐走上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的态势。进入九十年代,文化产业开始形成,以我国确定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文化领域也开始走上市场化阶段,文化产业进入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文化产业进入发展阶段。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正式使用了“文化产业”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②2001年3月,这一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正式纳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六大更加明确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2003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这标志着“文化产业”的概念已正面写进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中,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又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与此同时,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紧密联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注意。叶朗教授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是在我国独有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许多别的产业不具有的优越性,因此使我们在全球化竞争中具有优势。同时他也不无遗憾的指出,“我国虽有极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它的商品转化率却极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精致程度也很低,很难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我国“西部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大部分没有开发,有的是低层次开发,有的甚至是破坏性开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