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觐见过女王就座之后,女王就要开始宣读年度的政府施政纲领。2010年5月25日,新一届议会开幕之日,当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戴着金丝眼镜,颤巍巍地宣读卡梅伦和克莱格的联合政府施政纲领时,可能她自己都感到沧海桑田。建设宽带网络这样的话语从女王口中说出看起来有时空错乱之感。自1952年登基以来,她已经任命了11位首相。那么多面孔从她面前滑过,唯有女王一脸平静。
像文章的开头谈到的,首相与国王之间的关系,有时是无比微妙的。
首相是平民投票选出来的,但需要女王确认和任命。这虽只是一个形式,但王权借此在英国得到了沿袭和尊崇。今日这样的局面,是英国历史上王权和民主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封建君主制带来暴力反抗,在世界各地几成必然,英国也不例外。当奥利弗·克伦威尔在1649?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之时,王权在英国暂时画上了一个戛然而止的句号。然而过度的激进会使历史出现倒退,克伦威尔的刚性统治只维持了11年,便被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上台的詹姆士二世实行集权统治,还试图恢复天主教为英国国教。这同100多年后,法国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将路易十六斩首并实施雅各宾专政过后,法国出现的却是独裁君主拿破仑这一幕如出一辙。
信奉新教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人,秘密地把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威廉从荷兰请来,实施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将威廉奉为新国君,即威廉三世。威廉能上位,当然需要和政党们妥协,于是签订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否决议会颁布的法律,国王也要像臣民一样遵守法律,内政大权全部交给下议院推选出来的首相。不可侵犯的“君权神授”成为历史尘埃,而王室通过让权的妥协,得以保存自身的传统,并将英国整个社会的文化礼仪传承下来。
对于君主立宪制的讨论,学界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是民主改革不彻底的产物,因为世袭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而且王室拥有的特权和富裕资财也是批评的目标之一。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深受爱戴。但尚存的90多位世袭上院议员,一直饱受攻讦。卡梅伦政府甚至可能会改革取消上院的世袭制。
支持君主立宪制的人士则认为这个制度避免了波动不安的暴力革命,国民对数百年来形成的固有文化传统的尊崇,是一种共同价值纽带,这种传承保持了社会的安定。甚至还有学者对中国当年的君主立宪制实验的失败表示惋惜。
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他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制度。王室给他们提供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是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之问的旷世之恋,还是哈里王子的年少秃头,抑或黛安娜王妃的香消玉殒,小报们都大肆炒作。女王本人更被搬上银幕,描述她和托尼·布莱尔如何共渡时艰。这部名叫《女王》的电影实际上为女王的形象加分不少。
2010年夏天白金汉宫最吸引人的展览,名字叫做“女王的一年”,里面用各种物品和图片展出女王在一年里繁忙的工作:接见外国使节,举办夏季午餐会,到全国各地进行亲民活动,甚至还到站台视察伦敦地铁。有一个橱窗专门展出了她花样百出的礼帽。因为她每次活动戴的礼帽几乎没重样过。
而对于女王来说,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是在圣诞节时向全国臣民发表《圣诞文告》,这是女王每年唯一一次和民众的直接沟通,由电视进行直播。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曾在二战时的圣诞节鼓动全国军民团结抗敌。《圣诞文告》这也成为国王与臣民进行情感联系的纽带。2010年底,这段故事被拍成电影《国王的演讲》在全球热映。大概物以稀为贵,《圣诞文告》电视直播通常有超过千万的观众收看,远超过一般的议会辩论。而这代表了英国国民对女王的拥戴和热爱程度。
展开
——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