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生活的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7656
  • 作      者:
    (美)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事实本来的面目,抑或是一种建构?当代美国社会学界最具原创性的理论家杰弗里·亚历山大认为,文化社会学是一种揭示社会潜在意识的社会精神分析学。他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视角》一书中,以大屠杀、水门事件、公民社会、文化创伤、电脑科技的诞生等一系列经验的个案研究为例,向我们展示了话语、符码等这些无形的文化结构是如何建构事实、如何化为具体的感知、行动和制度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需要详细阐述一个更复杂、更合理、更符合现实的而不是自然主义或理想主义的社会善恶模型。从符号意义上来说,恶不是一个剩余范畴,尽管那些属于恶的范畴之内的事物在社会上是边缘化的。从只是让人觉得讨厌、恶心的东西到真正邪恶的东西,恶深深地体现在对善的符号表述和制度化维持中。因此,恶在制度上和文化上的生命力必然要持续下去。圣俗之间的分隔线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画;这条分隔线必须保持生命力,不然所有的一切都会丧失。人们不仅在认知上对恶进行符号
    化,同时也以一种生动的、感性的方式体验着恶--正如我在本书几乎每一章节都提到的那样。通过丑闻、道德恐慌、公开惩罚和战争等现象,社会给出了对善的敌对面进行再体验和再明确的机会。恐惧、排斥和害怕等令人揪心的经历创造了净化的机会,维持着柏拉图称作“公正的记忆”的生命。只有通过这种直接体验--由互动或符号性交流提供的一一社会成员才能逐渐认识到恶,并开始对其感到害怕。这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悲剧性经历和知识基础的情感道德宣泄同样也是这种认识并害怕恶的体验的核心。这种认识和恐惧激发着人们对他人的恶进行谴责、对自己的恶意图进行忏悔,并举行集体层面的惩罚与净化仪式。这样.神圣、道德和善得以复兴。换言之,恶不是像福柯和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简单地通过维持支配地位和权力而生产出来的,而是为了维持把某事物评估为积极的可能性而生产出来的。恶必须在每一个社会领域进行编码、叙述和体现--在私密的家庭领域、科学世界、宗教、经济、政府、初级共同体等领域中。在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作为整体的国家社会中都存在着精心雕琢的关于恶如何发展、可能在哪里出现、历史上善恶之间的斗争以及善如何能够再次战
    胜恶的叙事。
    这种视角对于我们审视现代社会的文化过程和制度过程的眼光都有很深的启示。在本书的各篇文章中,我将以“二元表征”的术语来讨论前者。在这里我想使用“惩罚”这个词,先来讨论后者一一恶的制度过程。
    ……
展开
目录
导论  社会生活的意义:文化社会学的缘起
第一章 文化社会学中的强范式:结构诠释学的基础(与菲利普·史密斯合著)
第二章 论道德普世主义的社会建构:从战争罪到创伤剧的“大屠杀”
第三章 文化创伤和集体认同
第四章 恶的文化社会学
第五章 美国市民社会的论述(与菲利普·史密斯合著)
第六章 作为民主仪式的水门事件
第七章 神圣与世俗的资讯机器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