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81775
  • 作      者:
    何怀宏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何怀宏,祖籍江西清江,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意在对中国在战国这一过渡时代之后所进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提出一种有别于流行观点的社会学阐释,以便为诠解中国自秦汉至晚清这一迥异于西方的独特“历史之谜”(梁漱溟语),提供一条新的合理思路。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知识视野开阔,用力很勤,材料极富,独到新见颇多的佳作。尤其是第二编对构成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心环节的试卷——八股文的研究,通过对历朝经义范文的剖析,揭示了科举考试形式、内容、性质、功能及其社会意义与影响,有助补正长期以来我们认识上简单片面贬斥的偏颇。第三编关于选举社会困境及其“终结”也多有见地深刻、富有新意的精彩论述。
  ——季羡林
展开
精彩书摘
  “天下”最直接的意思是指在天之下的大地,是指“世界”,但当时的“世界”实际上还主要是指中国,因而“天下”自地域而言是中国,自人民而言是百姓,且非贵族的“百姓”,而是“编户齐民”的百姓。它常和“天子”和君主乃至和君臣相对,也就是说,意味着和政治、国家相对而言的“社会”。此一区别在顾亭林一段著名的话里表现最为明显。他说,易姓改号只是“亡国”,人无仁无义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才是“亡天下”,“保国”只是君臣、肉食者的“责任”,而保天下才是所有人的责任,亦即“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保国”与“保天下”当然有联系,但顾氏在此强调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区别而非联系,对两者间的联系他只提到一句“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也是强调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优先性。。古人并常上以“天”、“天命”,下以“天下”、“民”、“百姓”形成对“天子”(君主权力)的某种观念上的制约,认为天之设君并不是为天子一人,而是为天下所设,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
展开
目录

导论 “选举社会”的概念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现代选举”
古代中国人的社会历史观
现代“封建社会”的解释模式
“官僚帝国社会”的解释模式
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选举社会”的概念如何能够成立?

第一编 趋向
第一章 平等与现代性
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因素问题
平等作为“现代”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平等?

第二章 中国古代对平等的诉求
平等的思想资源
对平等的暴力诉求

第三章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走向制度化的选举
从推荐到考试
考试制度的完备

第四章 古代选举是否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
怀疑的意见
是否所有人都能参加考试?
是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是否还有实质性的机会平等?

第五章 古代选举带来的社会变化
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的变化
还是等级社会,还是少数统治

第二编 标准
引言问题与资料
第一章 经义
历代考试内容的演变
经义应试文的产生
四书首要地位的确定

第二章 八股
八股的形成
基本范式
考八股究竟在考什么

第三章 考生
读书
学文
应试

第四章 考官
资格
出题
衡文标准
衡文过程

第五章 中卷
童试卷
乡试卷
会试卷

第六章 落卷
黜落种种
黜落佳卷
得失总评

第七章 昔议
明末清初的野议
清中叶的朝议
清中叶的野议

第八章 今评
今人对八股的批评
八股是否能得人?
人才能否得八股?
敲门砖
余论

第三编 终结
第一章 历史的困境
“科举累人”与“人累科举”
人之量累
人之质累
传统的批评与改革意见

第二章 衰落与改革
晚清科场的衰落
一位乡绅所见的清末世变
改革科举的意见
改革的最后尝试

第三章 走向终结
实力派变革科举的基本思路
从主张渐废到主张立废
废除科举后的反应
废除科举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附录
中国的儒学传统与太学
1905:终结的一年
不仅是科举,不仅是教育制度
我来写笔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