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开展的村民民主选举是中国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制度性主渠道,在实践中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村民民主选举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开始暴露,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诸如拉票贿选和操纵选举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由赵爱明和史仕新编著的《中国村民民主选举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村民民主选举作为选题,旨在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研究民主选举影响因素从而深人剖析其内在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加强和改进村民民主选举工作,将村民民主选举进一步推向深入,促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村民民主选举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个案调查研究相结合、计量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在系统梳理分析中国村民民主选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公共选择理论、政治学理论、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村民民主选举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为中心,在构建村民民主选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攀枝花市村民民主选举为实例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对理论分析框架进行检验,借以加强对民主选举的学理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村民民主选举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村民民主选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村民民主选举。在这些因素中,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基于此,本书构建了民主选举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运用攀枝花村民民主选举数据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回归验证,得出了以下相应的结论:第一,村民民主选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并最终影响村民的选举行为和取向。在这些因素中,村民自身素质、对利益的追求是内在因素,乡镇、村支部等政治因素,宗族、派别、乡村精英及其他非法势力等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村民收入等经济因素,选举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制度因素,候选人素质等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但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在因素只用通过对内在因素的影响才能起到作用。
第二,基于对村民民主选举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定量和定性实证检验,阐明了利益因素、思想政治素质因素、政治环境因素三个因素对中国村民民主选举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利益因素是决定性影响因素。在中国村民民主选举中,村民不仅注重短期利益,而更注重长远根本利益。基于此,在民主选举中村民不易受宗族、长官意志、黑恶势力等因素的影响,能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那些综合素质高、能力强、能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利益的人是能被选出来担任村干部的。
第三,中国村民民主选举作为一个循环往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在强调“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等理念的熏陶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村民对选举合作利益认识的不断升华,对候选人的素质、能力认识的不断深化,村民民主选举将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中国村民自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村民民主选举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攀枝花四届的村民民主选举进行了历时性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详细考察了攀枝花三个典型村的村民民主选举,并进行了共时性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有力地验证了本书理论演绎的结论,并且深入刻画了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的生动场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