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调节机制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8048
  • 作      者:
    万斌,王学川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万斌,1946年生,江西抚州人。196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8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全国社科基金评审学科组成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著作有《政治哲学》、《法理学》、《历史哲学》(合著)、《西方法理思想的逻辑演变》(合著)等,主编浙江文化名人研究丛书(102部),均获浙江省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王学川,1956年生,浙江金华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兼任浙江省“十一五”社会科学学科组专家。主要著作有《新技术新伦理:科技发展引起的伦理问题》、《现代科技伦理学》、《历史哲学》(合著)、《走向成功的自我:对成功人生的哲学透视》(合著)、《经验与创新:“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机制研究》(合著)等6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调节机制是指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整合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来防范、控制和调节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社会合理有序、良性运行的一种自组织系统。《社会调节机制论》围绕马克思主义社会调节机制理论的当代建构问题而展开,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调节机制的起源、内涵、本质、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着重从经济调节、法调节、政治调节、道德调节、艺术调节、宗教调节、社会舆论调节等方面具体深入地分析研究了社会调节的生成原理和运作机理,进而揭示了社会调节的价值取向、价值理想和追求目标,重点分析研究了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调节中的特殊作用,《社会调节机制论》还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了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从而初步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调节机制理论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外对社会调节机制问题的研究林林总总。目前有关社会调节机制的学术话语权高度集中在西方学者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根据中国国情对西方学者的观点做出有理有据的积极回应。西方学者对社会调节机制的理论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启迪。如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罗尔斯在其著名的《正义论》中提出了实现社会正义的必要原则,对我们建设和完善社会调节机制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再如[美]麦克莱伦(著有《意识形态》)、[捷]弗·布罗克(著有《价值与评价》)等学者,也一定程度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与完善社会调节机制的一些构想和主张。又如[美]罗斯(著有《社会控制》),[荷]汉肯(著有《控制论与社会》),[荷]盖叶尔、佐文(著有《社会控制论》)等学者,从社会控制论的视角,对社会调节机制何以需要、如何可能、怎样运行等学理问题都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对之做出积极回应,该汲取的汲取,该反驳的反驳,该发展的发展。我们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尤其是加强社会调节机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搞清讨论问题的实质,才有资格和能力、有理有据地对辩难做出科学回答,从而维护唯物史观的权威地位。总之,西方学者对社会调节机制的理论研究不仅凸显了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也为马克思主义社会调节机制理论研究提供了诸多启迪和理论借鉴。但是,他们的探讨毕竟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视角,探讨的主要是西方社会的调节机制。因此,我们还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社会调节机制进行新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调节机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概述
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第二章 社会调节机制的发生
一 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历史过程

第三章 社会调节机制的本质
一 实践论诠释
二 认识论诠释
三 功能论诠释

第四章 社会调节机制的特征
一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二 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
三 制度化调节与非制度化调节的统一
四 发展与代价的统一
五 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第五章 社会调节机制的基本功能
一 解释论证功能
二 社会整合功能
三 行为规范功能
四 价值导向功能
五 宣传教化功能

第六章 经济调节
一 经济调节的涵义和内容
二 经济调节的原则和手段

第七章 法的调节
一 法的起源与本质
二 法的系统结构
三 法的历史发展

第八章 政治调节
一 政治的起源与本质
二 政治的社会功能
三 政治妥协
四 政治宽容

第九章 道德调节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意志自由和必然性
三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四 道德义务与权利

第十章 艺术调节
一 艺术的起源
二 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十一章 宗教调节
一 宗教的起源
二 宗教的本质和功能
三 宗教的历史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舆论调节
一 社会舆论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 社会舆论的社会调节功能
三 社会舆论的调查、引导和调控

第十三章 社会和谐:社会调节机制的价值理想
一 和谐概念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
二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
三 社会调节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 社会冲突与社会和谐及其转化

第十四章 社会公平:社会调节机制的追求目标
一 公平概念的内涵及其论争
二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
三 社会调节与当代中国的公平效率关系

第十五章 社会包容:社会调节机制的价值取向
一 社会包容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二 社会排斥的基本表现和危害
三 坚持和实现社会包容有赖“三大领域”改革
四 实现社会包容需要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力量

第十六章 政府在社会调节中的作用
一 政府进行社会调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政府进行社会调节的目标、内容
三 政府进行社会调节的原则
四 政府进行社会调节的主要措施

第十七章 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调节中的作用
一 社会中介组织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二 社会中介组织的类型和社会调节功能
三 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调节机制

第十八章 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一 社会调节机制的运行过程
二 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 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