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角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428692
  • 作      者:
    任洪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风起云涌的台湾海峡,看国共政治、军事、外交之内幕。 <br>    一部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的战争画卷! <br>    一曲可歌可泣、悲壮雄伟的英雄战歌! <br>    《大角逐:国共台湾海峡战事揭秘》通过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翔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蒋介石自败退大陆后,国共两党在台湾海峡展开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任洪森,1959年生于山东昌邑,197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干事、秘书、编研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政治委员,大校军衔。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毕业。曾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队干部工作》学科分册编纂工作,编纂出版了《大众公关关系学》,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蒋介石在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说明他绝非庸碌之辈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几乎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却唯独输给了毛泽东。在毛泽东指挥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1949年12月10日下午。蒋介石在我军隆隆的炮声中钻进“中美”号专机,仓皇逃往台湾,开始筹划并实施他“反攻复国”的计划,于是,台湾海峡战事频发,国共两党军事对峙良久,但是,在维护民族利益问题上都表现出了一致对外的共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蒋介石反省大陆失败,台湾岛危机四伏<br>    “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br>    名人避寿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盛行一时。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避寿。<br>    1949年11月5日,是蒋介石63岁的农历生日。此时,国民党军主力已被消灭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已正式宣告成立。<br>    “金陵王气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头。”众叛亲离的蒋介石如丧家之犬惶惶然逃到台湾,总统职位尚未恢复,其处境之狼狈,心情之沮丧,是难于言表的。他决定以避寿为名,去台湾名胜阿里山一游,借以宽慰百结之愁肠。<br>    4日上午9时,蒋介石身穿深灰色长袍、黑呢子马褂,头戴旧式礼帽,面带倦容,心事重重地走下阳明山(原名草山,蒋介石认为有“落草为寇”之嫌,改为阳明山),飞往嘉义,然后转乘森林铁路专车登山。<br>    下午1点许,蒋介石一行到达阿里山。蒋经国对前来迎接的阿里山林场场长说:<br>    “'总统'年逾花甲,到阿里山上来一方面是为避寿,一方面也是为找个幽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两天,同时看看阿里山风光。”<br>    5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br>    今日为父亲六三华诞,阿里山上天气晴朗。凌晨3时30分起身,向父行礼祝寿后,即随父在月光下步行,复蜿蜒登祝山。明月高照,清光无极,如入水晶世界,美丽无比,难以笔墨形容。自住所至祝山徒步8华里。父亲直行至山顶,毫无倦意。5时20分在山顶远望,正落月西沉,东方发白,相映成趣,历半小时,旭日初升,鲜艳夺目,红光渐满大地,似从新高山山巅腾空而上也,父亲东向肃立,对天地祷告,随员亦在祝山向父祝寿。旋回阿里山寓所。<br>    6日大清早,蒋介石一行便匆匆下山,返回台北。<br>    阿里山秀美的风光并没有给蒋介石带来多少欢颜。他始终愁眉不展,就连话语也不多,一点儿也看不出过生日的高兴劲儿。相反,他日夜反思一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失去了整个大陆?<br>    蒋介石对自己的失败,如骨鲠在喉,箭穿于心,感叹道:<br>    “我们的整个大陆都沦陷了,究竟我们大陆的这种悲剧,这种浩劫,是谁为为之?孰令致之?”<br>    光感叹是不行的,面对着逃到台湾的文武百官、残兵败将,蒋介石不能不有所交代。<br>    痛定思痛,蒋介石认为败走大陆首先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并总结出导致军事崩溃的六大原因:军队纪纲败坏,对三民主义的动摇,军队内部贪污、腐败,而无教育、监察制度,官兵对立、军民脱节,战略上的错误以及外交上的失败。<br>    就过去一年失败的情形看来,以军队纪纲的败坏最为严重……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一般军长、师长,不经过请假的手续,可以随便离开自己的职守,自由行动……即此一点,就足以知道我们军队的纪律扫地。<br>    自从抗战末期到现在,我们国民革命军内部所表现的贪污、腐败的内容和实情,真是光怪陆离,简直令人不能想象。……许多高级指挥官每到作战的时间,不是在陆上准备了车辆,就是在水上准备了船舶,一到紧要关头,就不管他的部下生死,而先自上车或者登船逃命,这样没有人格的官长,可以说是寡廉鲜耻,怎能再取得部下的信仰呢?而且,一般的高级将领,在生活上骄奢淫逸,何尝还有一点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我们军队每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中较好的房屋,就一定被我们军队占领,借了人民的东西不归还,损坏了人民的器具不赔偿。这样,当然使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帮助我们。<br>    其次,蒋介石认为失败在于国民党本身的腐朽。他痛心地反思道:<br>    抗战胜利以来,我们一般同志精神堕落,气节丧失,把本党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毁无余。甚至毁法乱纪,败德乱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我们党和团的组织复杂、散漫、松懈、迟钝,党部成了衙门,党员成了官僚,在社会上不仅不能发生领导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讥笑侮辱的对象。……党内有若干不肖之徒,自认为本党已经失败.不惜充当汉奸的走狗,来卖党变节,甚至趁火打劫,浑水摸鱼,弄得廉耻道丧,丑态百出,以至民心涣散,士气堕丧,形成分崩离析的局势。……自抗战以来,本党在社会上的信誉一落千丈,我们的革命工作苟且因循,毫无进展。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br>    过去在大陆,国民党是不能被批评的,因批评国民党而被逮捕、囚禁、暗杀的,不计其数,甚至连国民党内元老级人物也在所难免。到台湾后,蒋介石自己批评起来了,虽然只是泛论,没有具体指出诸如搜刮民脂民膏的孔宋家族,残民害民的中统、军统特务,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上层官吏,但能指出国民党的腐朽,甚至认为“早就应该消灭淘汰”,也算是一点进步。<br>    ……
展开
目录
序章  蒋介石败走大陆<br>奉化溪口,蒋介石对送行的父老乡亲,伸出三个手指头……<br>“谁说国民党没远见!”蒋介石早就选好了退路——撤守台湾<br>第一章  国共大角逐,向台湾海峡转移<br>十兵团大举入闽,九千勇士血洒古宁头,叶飞品味到海水的苦涩<br>“金门大捷”并未给蒋介石带来好运,海南岛上空升起了五星红旗<br>这回蒋介石学乖了:放弃舟山,收缩兵力,拱卫台湾<br>第二章  蒋介石反省大陆失败,台湾岛危机四伏<br>“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br>“蒋总统复位”,开始了“卧薪尝胆”的第一步<br>杜鲁门恨透了蒋介石,称其“实在无可救药”<br>风雨飘摇中的一页孤岛<br>第三章  转机出现在朝鲜半岛<br>“三八线”燃起熊熊战火,美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br>蒋介石急欲出兵朝鲜,却遭杜鲁门的再三拒绝,气得大骂:“娘希匹!美国佬!”<br>在朝鲜半岛丢尽颜面的美国人,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台湾<br>周恩来总理发表严正声明,“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br>第四章  开辟“第二战场”<br>国民党军大整编<br>“过去共产党用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我们要用海岛<br>包围大陆”,胡宗南实施浙东沿海大窜犯<br>“金门王”胡琏披挂上阵,欲把东山岛变成第二个“金门”<br>胡琏没能再现“金门辉煌”,二〇〇高地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br>号称“国军精锐中之精锐”的空降部队一败涂地<br>东山岛变成了国军的“伤心岛”<br>第五章  东海冲击波<br>西子湖畔,毛泽东谈笑论兵,要“清理门户”<br>张爱萍准备“登堂入室”,剑指一江山岛<br>海天大战,打响了一江山岛战役的前奏曲<br>张爱萍立下“军令状”<br>“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br>刘廉一痛哭流涕:“什么都完了,又落了一场空”<br>第六章  历史曾给了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会<br>共产党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br>“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br>“立法委员”密访北京<br>国民党“八大”召开,蒋介石关闭了国共谈判的大门<br>第七章  “八二三炮战”<br>导火索来自中东<br>金门岛在炮火中震颤着、燃烧着,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br>名曰护航的美舰眼看着蒋舰挨炮却坐视不救,毛泽东摸清了艾森豪威尔的底牌<br>“单日打,双日不打”,美国人无法理解也不愿接受的事实:中国人用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中国只有一个,而且是统一的中国<br>第八章  空中大搏杀(上):血与火的洗礼<br>毛泽东掷地有声,“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br>保卫大上海<br>“远伸作战”,海军航空兵屡建奇功<br>入闽作战,四战四捷<br>王自重痛打“响尾蛇”,杜凤瑞碧血洒长空<br>第九章  空中大搏杀(下):“矛”与“盾”<br>夜幕里的“幽灵”<br>空战发生在同温层<br>挖掉“西方战略眼睛”<br>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夜歼电子侦察机<br>地空导弹部队旗开得胜<br>“黑小姐”折戟南昌城,陈老总哈哈大笑:“我们是用棍子捅下来的!”<br>现代战争奇观:导弹部队打起了游击战<br>第十章  血祭中国海(上):“八六”海战<br>拂晓,“剑门”、  “章江”隐蔽驶出左营港<br>“海上先锋艇”担任指挥艇<br>“目标——章江,开炮!”<br>“剑门”在劫难逃<br>英雄们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br>第十一章  血祭中国海(下):崇武以东海战<br>崇武以东发现敌情<br>海上突击编队收到了周总理的四条指示<br>魏垣武血染沙场,与敌舰在海上“拼刺刀”<br>张逸民智斗“永昌”号<br>“永昌”葬身海底<br>蒋介石充满无奈,“只要不怕死,谁也没有办法!”<br>第十二章  秣兵枥马为“反攻”<br>蒋介石对演习情有独钟,在台湾海峡炫耀武力<br>一改再改的“反攻时间袁”<br>为鼓士气,蒋介石登上了金门岛,上演了一出“毋忘在莒”的闹剧<br>中关建交,蒋介石用颤抖的手写下“庄敬自强,处惊不变”<br>第十三章  “反攻大陆”成了千古绝唱<br>台湾海峡不“平静”,“国防部”急电:中共舰队企图穿越台湾海峡<br>蒋介石撒手人寰,“反攻大陆”寿终正寝<br>子承父业的蒋经国悄悄地改变,从“汉贼不两立”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br>蒋经国推行“政治革新”,艰难地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大门<br>台独头子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国民党丢失执政权<br>后记  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