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术防护介入
中国第三部门在应对艾滋病危机时,不是以艾滋病为由指责排斥同性恋群体,而是将同性恋纳入关怀视野,通过宣传倡导和行为干预项目,最大化地降低其高危性行为的风险指数。(1)宣传倡导项目从1990年以来,学界出版了数部专著研究同性恋问题,召开了多次有关同性恋的专题研讨会,部分媒体对同性恋问题也开始予以正面报道,同性恋者开始以健康、积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逐步让社会公众接受并尊重同性恋群体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如1992年,潘绥铭对北京等4城市同性恋者的行为进行调查,该项目被列入国家艾滋病防治项目;同年,李银河和王小波同性恋个案访谈研究《他们的世界》出版;1994年,张北川同性恋理论研究专著《同性爱》出版;1997年,邱仁宗《艾滋病、性和伦理学》出版,对把同性恋道德化、疾病化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从伦理学角度论述了艾滋病与性及性少数人群的关系;1998年4月18曰,《人民日报》第7版《直面转型期社会》一文,对潘绥铭在中国艾滋病高危群体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绩给予肯定,并肯定了有关特殊人群性学研究的价值;1998年,《希望》杂志第6期以21个页面推出《认识同性恋》专栏,发表了马晓年等专家和4位同性恋者的文章;2000年11月,“同性爱/艾滋病议题暨《朋友》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次会议实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与同性恋者的首次正面交流;2001年10月,《关于同性爱/艾滋病问题的共识与建议》向多学界、媒体发放,文献有约10个学科和90余人社会人士联合署名;2001年11月,“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召开,对男男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关系进行专题讨论,10余位同性恋者参与会议:2005年,复旦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同性恋研究课程》,这是大学教育对同性恋的一种反歧视呼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