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思想·权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0233
  • 作      者:
    田毅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田毅鹏,1963年生于吉林市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MSW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曾被评为“宝钢优秀教师”(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等,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单位社会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学术著作,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热”勃兴以来,中外比较研究开始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时间中外比较类著述不断问世。其中既有宏观比较,又有微观比较;既有整体比较,又有局部比较;既有同时代比较,又有跨时代比较;既有单一学科比较,又有跨时代比较,等等,可谓层次繁多,门类齐全。而且,不仅有整体中西比较,更有国别类的中美、中日等比较研究,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论著,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对于国人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其相互沟通,不无裨益。但从中西比较研究的可比性原则来看,在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别性和同一性的过程中,比较研究如何抛开支流末节,抛开偶然性的枝节之论,使比较研究的视线真正聚焦在带根本性、普遍性的关键问题上,从而触及中西文化“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写出既有功力,又能发人深省的论著,则并不多见,或者几乎是凤毛麟角。有些所谓的比较研究或流于形式,或失于肤浅,甚或得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结论,作出幼稚荒唐的判断,令人不能卒读。田毅鹏先生《知识·思想·权力--中日现代“世界秩序观”形成之比较研究》一书的问世,则令人耳目一新,称得上是中外比较研究领域的一枝奇葩。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西方列强叩关,民族危机日亟的时刻,“风说书”的情报价值显得更为珍贵。19世纪40年代,日本了解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情报,就主要得自风说书。据日本学者森睦彦研究统计,早在1839年,一份“荷兰风说书”就曾报道“广东禁止英吉利等国之鸦片走私,官府奉旨严查藏匿鸦片的基地”①,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赴日商人提供的“唐人风说书”更多,自1840-1844年,竞多达19件。②根据上述“风说书”情报,日本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东亚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空前危机,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日本的前车之鉴,在西力东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转折关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荷兰风说书”的重要补充,幕府还利用荷兰商馆长赴江户参拜将军的机会,积极搜取西方情报。庆安二年(1649)幕府决定留下部分随荷兰商馆长参加江户参礼的荷兰人,观其炮术及医术。
    宽文十年(1670)幕府允许商馆长及馆员在参谒将军仪式结束后,与幕府官吏自由会见谈话。日本锁国时代最大的“海外通”新井白石,就是利用上述机会,在浅草善龙寺与荷兰商馆长等4名荷兰人,对照地图,询问西方世界各强国的海外经营、政治、经济、地理情况,最终写出《和兰纪事》和《阿兰陀考》两部著作的。③显然,这也是幕府西洋情报的重要来源。
    而在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时代,则没有形成上述情报系统。本来,清代的广州是远东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而澳门被葡萄牙诱骗占据后也成为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云集的场所,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两地理应成为中国认识西方世界的窗口和搜集西方情报的重要来源。但清政府却固守华夷观念,对外部世界不屑一顾,在其主观意识里,中国乃是世界的绝对中心,西方夷狄则为不知礼义的化外之民,而且,夷狄以通商逐利为性命,反复无常,不讲信义,其所言所传亦不足信。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对以往研究的学术考察
三 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四 “比较思想”研究方法的反思
五 比较研究的时段选择
六 本书拟突破的重点和难题
第一部分 学东渐与中日传统“世界秩序观”的变动
第一章 西力东侵与中日两国的初期回应
一 东亚文明结构系统内的中国和日本
二 锁国闭关前中日两国与西方的早期接触
三 走向“禁教锁国
四 锁国闭关时代中日“西学政策”的演化
第二章 传统政治权力与知识思想界的互动
一 社会控制系统中的“知识”、“思想”、“权力”
二 中日两国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之比较
三 中日两国传统政治权力对知识和思想的控制
第三章 16-19世纪中日两国的“知识变动
一 翻译:知识移动的媒介
二 地理观念:关于空间知识的变动
三 文化观念:华夷观的“畸变”与“消解”
四 西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部分 日现代“世界秩序观”的产生
第四章 危机意识的萌生及其演化
一 中日两国传统的忧患观
二 西力东侵与中日危机意识的“阶段性”转化
三 危机意识的“强化机制”与“消解机制
第五章 体制变革与现代国家建构
一 17世纪中日思想界对“统治体制”的反思二
二 19世纪中叶前中日政体变易论的“非同步发展”
三 “国家体制整合”论与19世纪中叶后中日政治改革运动
第六章 华夷观念的崩解与现代民族意识的萌生
一 19世纪中叶前中日华夷观念演变的不同路向
二 19世纪中叶后中日两国早期现代民族意识的萌生
第七章 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体认
一 对人类文明“一体化”格局的初步认识
二 现代外交意识的确立
三 海外侵略思想与封关制夷论
四 中日两国出使西洋活动的展开
第三部分“现代思想”与“政治权力”间的互动关系
第八章 精英思想与政治权力间的“互动渗透”
一 现代化观念向政治权力内部的“渗透”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