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是开心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27332
  • 作      者:
    (美)马修·巴德(Matthew Budd), (美)拉里·罗思坦(Larry Rothstei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你的话语可以治疗自己! 
    你是否知道,你的身体会通过语言“学会”许多的反应,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 
    你所说的话,会逐字逐句地使你变得悲伤难过,改变这些表达的信息,就可以改变你悲伤的情绪,并使你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只要跟从书中提到的步骤,就可以让自己恢复健康和快乐。
展开
内容介绍
    你是否知道,你的身体会通过语言“学会”许多的反应,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你所说的话,会逐字逐句地使你变得悲伤难过,改变这些表达的信息,就可以改变你悲伤的情绪,并使你恢复到良好的状态。《话是开心药》作者作为哈佛的前任教授,创造了这种自然的疗法,这一已经得到验证的六步法可以帮助你打开记忆、发现秘密、解除愤怒和恐惧,让所有这些曾经困扰你多年的难题烟消云散,只要跟从书中提到的步骤,就可以让自己恢复健康和快乐。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具有先锋性的书,巴德博士以其生花妙笔,揭示了语言对意识的关键作用,而意识正是治疗的第一步。巴德让我们明白,那些痛苦的经历一旦运用得当,就能如催化剂般改变我们的生活。书中教我们怎么运用,并说明我们与他人、与自己的沟通方式深切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强烈推荐!”
    ——迪安·奥尼斯医学博士、《迪安·奥尼斯博士的心脏病逆转项目》的作者

    “巴德博士一生救死扶伤,极为专业。此书集其经验之大成,荟萃古今治疗理念,为难得佳作。书中介绍的方法丰富而简单,读者若能按照书中要求去练习,定能有所收获。”
    ——郝伯特·本森医学博士《哈佛权威教你放松自疗》的作者

    “书中介绍的疗法简单有效,在它的帮助下,数以干计的病人已经成功地缓解了痛苦,获得更好的生活。强烈推荐!”
    ——史蒂文·洛克医学博士、哈佛先驱者医疗协会身心医学部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过道的另一边,坐着一个外貌清秀的女人,从上课到现在,一直咳个没完。我瞄了下她的名字牌,上面写着芭芭拉。她大概二十六七岁,很有几分姿色,穿着白T恤和蓝色牛仔裤,脚上是当时很流行的厚底鞋。一头红色长发懒懒地散在腰间。
    突然,她咳得更加厉害,开始喘起来。我知道她是哮喘发作了,得这种病的人,呼吸会变得很困难,有时相当危险,甚至会致人死亡。她现在的呼吸听起来就像一个气球被扎了个洞,然后空气扑哧扑哧地往外冒。
    我赶紧站起来去帮忙,脑袋里闪过无数个可能的原因:她很可能是对什么东西过敏了,早餐的食物?大厅里的某幅画?地毯?还是空调里的霉菌?
    我还没走到她跟前,她就从位子上跳起来,公然挑战欧文的规则“先举手,等叫到名字后才能说话”。她只来得及叫了声:“不要教我怎么做!”就昏天黑地地咳起来。这时,欧文朝她走去,我已经走到她身边了,我大声说:“她得的是哮喘。”欧文挥挥手,让我退后,然后他站在她面前,说:“你听见我说的规则了吗?只有当我叫你名字的时候,你才能讲话,而我并没有叫你。”
    芭芭拉又是一阵激烈的咳嗽,她浑身都在发抖,越来越痛苦。欧文蹲下去,距离她的脸不过半米,看着她,坚定而温柔地说:“看着我,我并不是你爸爸。”这句话让我确信他已经疯了。
    芭芭拉气得呼吸更加困难了,我也很愤怒,打算叫欧文走开,我要给她看病。欧文接着说道:“芭芭拉,看看我的右耳。”这个要求好奇怪,芭芭拉也不由得朝他耳朵看了一眼。欧文依然盯着她,问道:“这不是你爸爸的耳朵吧?”“当然不是。”芭芭拉答。同样的问题欧文又问了鼻子、眼睛、嘴巴和头,芭芭拉不耐烦地统统答不是。
    欧文接着说:“我不是你爸爸,对吗?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呢?举手吧,等我叫你以后,才说话。”他很温柔,语调充满了感情。
    接下来几分钟发生的事情让我目瞪口呆,芭芭拉突然哭了起来,不是那种礼貌的抽泣,是狠狠地、悲伤地、浑身颤抖地放声大哭。终于她抬起头说:“对,你不是我爸爸,可是我觉得你很像很像。”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身体明显放松了。过了几分钟,她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在那里嘤嘤地小声抽泣。
    现在轮到我呼吸困难了,眼前的景象已经彻底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按我的理解,哮喘是身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的生理反应,这是连医科新生也知道的道理。要是以前有人告诉我发生在芭芭拉身上的这件事,我一定会觉得很好笑,打死也不信。问题是,现在不是别人告诉我的,也不是我从哪里读到的,而是我眼睁睁看着它发生在我面前。没有任何呼吸方面的药物治疗,她的咳嗽就好了,凭着和欧文的一问一答,像变魔术一样。作为一个医生,我在疾病、过敏、治疗方面的全部知识和理解都没办法帮我弄明白这个现象。
    事实上,从芭芭拉说欧文不是她爸爸,到最后哭起来,我目睹了她身体变化的全过程:脸上紧张而害怕的表情不见了,肩膀也不再因紧张而绷紧,呼吸畅快多了。
    我的脑袋里闪过无数个问题:发生了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状况?在我治疗病人的时候,漏了些什么?有什么是欧文知道而我不知道的?现代医学一直以来缺少了些什么?为什么欧文的只言片语就能改变芭芭拉的身体状况?
    我坐在酒店会议室里,百思不得其解,同时我也发现,治病的问题不再那么困扰我了。现在我遇到了一整套全新的问题,足够我思考好几年。当时我就已经意识到,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成为我终生的事业。我所能确定的世界
    发生在芭芭拉身上的事情,不符合我原本对哮喘病及其治疗所持有的看法。和其他人一样,我生活的世界是确定的,我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比如,我知道人要有氧气才能活下来,但我不知道飞机要怎么开。
    不但对外在的事情有这种确定,对自己的认识也如此。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知道我们害怕什么,喜欢什么。我们说:“公开演讲很难。”我们说这话的时候,信誓旦旦,就像在陈述一个真相,但很明显,对克林顿和奥普拉等人来说,这并不是事实。
    当我们生活在这些“真相”构筑的网络里时,却从不去怀疑它们的来源,去查问自己究竟了解它们多少,我们的身体健康可能受到什么影响。
    一个最明显的真相来源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生活在文化里,却并不一定清楚真相的文化本质。它们构成了我们的常识,却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模样。当我们和不同文化的人(那些生活在其他真相里的人)交往,我们就能看清楚这一点。
    请看下面的三种说法。每一个说法的背后,都包含了我们对事物本质,对认识可能性等真相的既定假设。
    “因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我们航行到一定距离就会掉下去。”
    “因为她的猫死了,所以她肯定是个女巫。”
    “他发烧了,说明他血液过多,要治病,必须给他放血。”
    哪怕是最理智的人,在特定的时代,都可能说出上面的话。在哥伦布航行之前,“因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我们航行到一定距离就会掉下去。”的观点一直都是对的,根据地球是平的假设,推断出人到了边缘会掉下去,合隋合理,尽管从来没人见过这个边缘。可是,那个时候常常有渔民出海捕鱼,从此杳无音讯,这也成了边缘存在的证据。所以,这些人肯定是从地球边上掉下去了!
    哥伦布航海之后,这个古老假设的可靠性降低了,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也慢慢减弱了。旧的常识在消失,新的常识发展起来了。
    对16世纪的西方人来说,“因为她的猫死了,所以她肯定是个女巫”亦合情合理,因为他们相信魔鬼会附在人身上,尤其是女人,所以要是有只猫死了,或者有人生病了,他们就认定是女巫附身。
    他们对付的办法是举行仪式,烧死女巫,把被附身的女人和她身边的人从女巫的魔爪中救出来。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
引言在生活中醒来
第一章 我的黑袋子只装了一半
练习
第二章 我们都是动物,只是我们忘记了
练习
第三章 历史,人类的雕刻家
练习
第四章 人如其言
练习
第五章 心的理由
练习
第六章 总结
练习
毕业典礼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