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冲突的样式:解读《破与立》
一种新的战争指导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这就是瘫痪。
【戴旭导读:现代战争样式的起源】
我将约翰·博伊德上校1976年写的这篇《破与立》列为近三十年世界军事理论经典的第一篇,而将约翰·沃登上校稍后写的《空中战役——五环打击》放在第二篇。原因在于,以这两位美军上校的理论为标志,世界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然,这篇经典文章,因为过分的数据化而并不能在普民的阅读上达致它应有的伟大,这篇文章,注定只有真正的战略家才可以读懂。而阅读的快感与文字的力量,使我把刘亚洲将军的文章放置到了他们的前面。但这不影响这两篇文章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所有的战争,都可以总体上视为摧毁战和歼灭战,是按照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所描述的,以军队决战为基本样式的战争。战争由军队对军队来打,军队败了,国家也就败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但是,1976年以后的战争不是这样了。在约翰·博伊德上校的文章之后,美国不到十年里连续发动了巴拿马战争、格拉纳达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美国以饿鹰扑食的凌厉,闪电般地制服(或惩戒)了对手。军力悬殊固然是原因之一,重要的是战略:避免军队大规模交战,直接攻击或擒拿对方首脑。
如果说这些战争总体规模不大,不足以引起世界军界震动,到约翰·沃登上校的“五环打击理论”问世后,于1991年进行的海湾战争后,谁都不能无动于衷了。美军已经可以对一个中等强国,进行快速的决定性战争了。
一种新的战争指导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这就是瘫痪。
其实,“瘫痪”的思想并不是二位上校的原创。几十年前利德尔·哈特就在《战略论》中说“一个战略家的思想,应该着眼于‘瘫痪’敌人,而不是如何从肉体上消灭他们”。更早一点说,几千年前中国的孙子就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是,为什么利德尔·哈特和孙子提出的最早,而并没有两个美军上校的理论延伸那样出名?这是因为两个上校,为古老的理论,注入了最新的军事技术的元素,或者说,两个上校发现了能够实现“瘫痪”的物质手段,这就是空军——泛指空中力量。1903年飞机发明,八年后便用于战场。这一革命性的武器,为军事理论家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超越军队血战,直捣敌国心脏,快速结束战争的战略追求,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军事学术。到20世纪末,科技的突飞猛进和一些杰出的空中力量理论家颇富远见的构思,使战略瘫痪理论落实到战役实施层面上,终于以一场零伤亡、全空军战争的科索沃模式,为这一理论画上完美的句号。21世纪初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是在20世纪战争成就的基础上,展开的。毫无疑问,约翰·博伊德上校和约翰·沃登上校为现代战争的发展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博伊德的冲突理论深刻影响了战争所有级别上对空中力量的运用,而沃登却主要集中于空中武器的战略运用。两位美军上校的瘫痪理论,象征着战略性空中力量思想在其演变过程中从强调经济战向强调控制战的根本性转变。博伊德强调了战争在心理和时间的方面瘫痪敌人;沃登主张从里到外剥洋葱式地肢解敌人。
在空中力量应用于战争近百年的进程中,战略瘫痪理论经历了一个有规则的变化过程:从过去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工业,到现在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指挥,再到将来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信息来达到战略瘫痪的目的。博伊德和沃登对现代军事理论的飞跃式发展,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并且迄今无人取代。他们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
“机器不会打仗,地形也不会打仗,打仗的是人。你必须深入了解人的心理,那才是取得作战胜利之所在。”听听约翰·博伊德上校的话,这些没有中国军事学者惯常的概念名词和八股强调的通俗解说,再想想我们头脑中的战争观念,想想1979年我们是怎么作战的,战争思想,战争样式,战争结果;想想20世纪我军都有什么军事理论(一支不能在军事思想上领先的军队,怎么可能在军事发展上领先),简单的对比、叠加,什么是差距,就一目了然了。
在一本传记中,美国人这样评价说:博伊德可能是美国军事历史上未受赞誉的英雄中最伟大的一位。有些人只把他看做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因为他能在模拟空战中,仅用不到40秒的时间,击败任何一个对手。也有人只记得他是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战斗机F-15和F-16的缔造者。还有一些人,把博伊德视为继孙子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
其实他们所了解的,不过是博伊德的冰山一角。
在拯救战斗机飞行免受战略空中司令部挤压的过程中,博伊德功高卓著。他撰写的战斗机战术指南改变了全球每一支空军飞行和作战的方式。他发现了一种物理学理论,从此改变了战斗机的设计方法。后来,他提出了一种在全世界被广为采纳的军事战略理论,就连商业领域,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也不能避免。还有一个故事,可能是现代军事历史上最令人吃惊同时也是最隐秘的故事,那就是这位美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曾向美国海军陆战队传授过如何在地面进行作战。他的思想,不仅引领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取得迅速而决定性的胜利,而且预言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分子袭击。
从个人角度看,博伊德几乎冒犯过所有跟他相识的将军。他说话粗声大气,态度生硬,对上级不够尊敬。他是个胆子大,充满野性激情而且固执倔强的人,是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毫不顾忌自己的声誉和财富,只对祖国充满敬意。他是位货真价实的爱国主义者,毕生都在挑战短视而自私的五角大楼官僚当局。对于博伊德和他的六位被称作“助手”的追随者,美国亏欠太多。
美国后来还是认识到自己的亏欠,而将没有战死疆场的博伊德迁入只安葬美国英雄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他岂止是美国的英雄,也应该是所有军人们敬仰的人。军人是国家的雇员,国家是军人的主人,忠诚是无条件的。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太多人,因为掺杂了太多个人利益杂质,其对祖国忠诚的纯度都太低了。
只对祖国充满敬意!这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让我久久地感动!
【程亚文导读】
英国战略理论家B.H.利德尔·哈特在其名著《战略论》中有言:“一个战略家的思想,应该着眼于‘瘫痪’敌人,而不是如何从肉体上消灭他们。”这句话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西方军事思想,致力于从战略层面直接控制或臣服对手,成为美国和北约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追求。
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战略瘫痪论》,就集中反映了西方军事战略思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某种显著变化。与以往更多专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同,这种新的战争理论发现战争中的打击目标事实上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打击目标作为打击重点,对达成战争目的影响大为不同。由此归纳总结出来的“五环打击”理论,系统阐述了对手国家五个不同层面的打击目标,而居于中心的则是战略领导层。
“大战略的功能就是要揭示和利用敌国的‘阿基里斯的脚踵’。”放宽历史的眼界,战略瘫痪的理论与实践,在人类战争史上其实并不乏见,而其基本想定就是敌对国家存在战略上的最薄弱环节,瞄准最薄弱环节打击对手就能更有效赢得战略全局。在军事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各个国家的核心薄弱环节又是不同的,《战略瘫痪论》的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随着空中力量第一个百年渐近结束,战略瘫痪理论经历了一个有规则的变化过程,即从过去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工业,到现在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指挥,再到将来强调攻击支持战争的信息来达到战略瘫痪的目的”。这段话中的“将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在”。
《战略瘫痪论》的另一大理论特色是其理论来源和分析工具大量采用数理逻辑学、物理学和热力学这些与军事似乎不相关的领域中的概念和知识,这反映了西方军事理论的一条传统优势,即善于从技术层面分析解决问题,这是过于注重综合的中国军事理论所缺乏的,顽固地将技术出身的军人置于军队系统的从属地位就是说明。
破与立
[美]约翰·博伊德
历史上的样式
现在回顾和思考一下军事历史的全景画卷,我们可以归结出三种人类冲突的类型:
消耗战:由拿破仑皇帝实施,19世纪所有作战的双方都实施,二战中盟国实施,现在则由核计划者们实施。
机动战:由蒙古族,波拿巴将军,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部邦联的斯托瓦尔·杰克逊将军,支持联邦政府的尤利塞斯S.格兰特将军,希特勒的将军们(特别是曼斯泰因,古德里安,巴尔克,隆美尔),及巴顿和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的美军实施。
精神战:由蒙古族,多数游击队和极少数反游击游击队的指挥官(例如麦格塞塞),以及从孙子到现在的其他一些人实施。
成功作战行动的样式
目标
·减少敌人行动的自由,同时提高己方行动的自由。因此,敌人就不能应对我们,而我们能应对敌人开展的行动。
计划
·探查和测试敌人使其暴露实力、弱点、行动和企图。
·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威胁——不确定性——不信任与模糊——欺骗——出奇招混杂一起,作为切断敌人精神纽带,迷乱或扭曲其精神偶像的基础,然后伪装——歪曲——扩大己方的存在与活动。
·选择一个最小的期望值。
·确立主攻方向的重心,同其他相关努力一道,朝着有许多机遇、提供一些分支和威胁可供选择目标的方向努力。
·朝着抵抗最小的方向前进(从而增加胜算)。
·敌人机制中影响他们应对环境的能力的那些分歧、分裂与困扰,去利用它们,比破坏或摧毁它们更好。
·颠覆、迷惑、破坏、加重或抓住敌人的脆弱但却是重要的联结点、中心,以及那些提供连贯性和允许连贯的“观察——判断——决定——行动”的那些行动,从而肢解其机构和残余势力,使共得以肃清。
行动
更加让人难以觉察、更加快捷、更加不规则地观察-判断-决定-行动作为保持或获得主动性的基础。同时,形成与改变主攻方向,不断渗透到这种或其他行动将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从而使其暴露出其脆弱性和弱点。
支援
指挥
·下放权力,在战术意义上,鼓励下层指挥官去创造和捕捉战机,并临机采取必要突然行动以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从而当他们展现他们自己时快速利用机会。
·在战略意义上,集权,以确立目标,使用与目标相适应的手段或才能,制订灵活的计划,分配资源,决定所有努力的重点。
印象
计划或行动方案表明我们试着去:
·渗透到敌方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系统被敌方渗透;
·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制造种种假象;
·设想现实与假想之间的差距;
·将敌方推到一个它能力无法适应的地步。
计划中的企图如果不考虑偶然性将不可能实现。
第一印象
·下面引用拿破仑的评论,看看我们从计划与行动中反映出来的战略与战术理念是如何完美地在他的评论中得到体现:
“地面战的艺术是天才与激情的艺术,一个将军永远不知道确定,永远无法清楚地看清他的敌人,永远无法准确地知道敌人在哪里。当部队面对面时,地面上发生的最小的事件,最小的数目都有可能挡住一部分敌人。最有经验的眼睛也无法确定他看清他的全部敌人或哪怕是其中的四分之三。是心灵的眼睛,是所有的理智,是一种激情,使将军看到敌人,知道敌人并做出判断。”
“一个指挥官的第一素质就是有个接受正确的事物印象的冷静头脑,他应该让自己既不会被好消息也不会被坏消息所迷惑,他在一天中连续或同时接收到的信息必须在他的脑海中归类,并将它们放在脑海里最适合的地方,因为理性与判断都是将已经进行过准确考虑的各种印象进行比较的结果。”
·拿破仑的叙述,揭示出指挥官及其下属必须承认的会永久存在的脆弱性及弱点。
……
·如果我们将这些描述转变一下,并把它们与已有的战略与战术理念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提供一个大战术的现代版。
一方面,正如前面图表所显示的那样,国家目标和大战略在本质趋于建设性。另外一方面,战略目的,战略、大战术和战术在本质上是破坏性的,只在较短的时间内起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前面两个和后面四个概念,似乎彼此之间并不一致。然而,后面四个战略和战术概念的运用将会使真正的领导层避免高消耗和避免大范围的破坏,同时能迅速地获得胜利。这些,再同现有的敌方系统凝聚力涣散、系统瘫痪及迅速地崩溃结合在一起,使敌方系统呈现出腐败、无能力,并且不适宜继续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和政治家们提出宽厚的条件从而能形成一个可实现的和平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前面两个和后面四个概念互相之间又是一致的。
(方文群译,曹仁义校。全文较长,有删节)
……
展开
——京东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