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牌武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58184
  • 作      者:
    萨沙编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些历史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历史则注定为世人所惦念,比如那铁血硝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国内制作最精美的一套二战题材彩色图书,《全景二战》系列以200万精彩翔实的文字,1000幅弥足珍贵的战地摄影照片,全景式地再现一幅动人心魄的战争画卷。
  就像所有剧毒的生物都有着最艳丽的色彩和独具魅力的斑纹一样,每一种王牌武器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和耐人寻味的秘辛。射速无双的波波沙在近战中快意称王,喀秋莎已经将火焰和毁灭从天而降;万能的吉普像钢铁骡子一般强壮,88毫米高射炮已经编织出了密不透风的天网。伽兰德在手上,巴祖卡在肩膀,轻步兵也能与装甲老虎相对抗;毛瑟在腰间,捷克式咆哮得激昂,铁血战士屹立在巍巍太行……每一种久经战阵的武器都记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让你难忘残酷的战事,不堪回首却又挥之不去。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位牢记历史的二战军事发烧友,我们无法穿越回1943年的常德,和八千虎贲一起喋血孤城,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手握中正式的中国士兵是何等的众志成城;我们不可能来到千帆竞进、万炮齐鸣的D日,在奥马哈海滩上经历痛苦煎熬,但我们至少应该理解这场地狱中的乱步让人何等断肠。全景二战系列(彩图版)中的《王牌武器》一书以冷静独特的视角精选了战争中发挥过突出作用的经典武器,通过大量真实的战场图片和精美的手绘图,再现了二战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再结合贯穿全书的经典战例,折射出了二战历史的微观影像。如果你要想知道战争是什么?那么请你用阅读的方式去收藏远去的二战风云。
展开
精彩书摘
    神枪出世 提到毛瑟军用手枪,很多军事迷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轻武器设计界泰山 北斗级的人物——毛瑟兄弟,这两位大师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步枪武器的发展 。不过,毛瑟军用手枪并不是毛瑟兄弟的作品,而是由毛瑟兵工厂的职员费 德勒三兄弟一手打造的。毛瑟军用手枪的设计始于1893年,在1895年3月15 日完成样枪制造,它发射毛瑟兵工厂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毛瑟军用 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闭锁卡铁起落式,弹匣供弹, 枪管内刻有6条右旋膛线,并首次采用了空仓挂机机构。这些结构原理的发 明,使得毛瑟军用手枪比同时期的其他手枪性能更为优越。 虽然毛瑟军用手枪是费德勒三兄弟发明的,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个 人不得申请武器专利),该枪的专利权最终归属了毛瑟.兵工厂。1895年12 月11日,毛瑟兵工厂取得了该型手枪的专利生产权,次年正式生产,命名为 C96型7.63毫米毛瑟军用手枪,.也称为费德勒半自动手枪。毛瑟军用手枪 面世的时候,欧美的自动手枪产业刚刚起步。和传统的转轮手枪相比,自动 手枪威力大,射程远,装填速度快,制造也相对容易,更能满足军事作战的 需要。可在19世纪末期,自动手枪还是新鲜事物,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将 其列为制式武器。毛瑟兄弟是欧洲军火界的资深大佬,他们知道毛瑟军用手 枪要想成功,必须得到军方的大合同,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 丰收。可毛瑟兄弟动用了一切的商业和政治人脉,却始终未能打动保守的德 国军方将毛瑟军用手枪列为制式武器,反倒是意大利海军在1899年采购了一 小批作为水兵武器。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陆军才勉勉强强地采购了13万把IC96型 毛瑟全自动军用手枪,这也是毛瑟军用手枪在欧洲大陆最大的一笔订单。实 战中,德军官兵对毛瑟军用手枪的实战性能反应良好,但由于该枪价格太高 ,就算是德国这样的军事强国也无法大量购买。直到1939年毛瑟兵工厂停产 为止,毛瑟军用手枪都没能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军队的制式武器。一般来 说,一种型号的轻武器如果得不到本国军方的大量订单,仅仅依靠民间的少 量需求,那只有缩小生产线,走“高精尖”的珍藏品路线。可毛瑟兵工厂却 反其道行之,在1 896年到1939年间一共生产了100万把以上的毛瑟军用手枪 ,其他国家仿制的数量更是高达几百万把。毛瑟军用手枪能够保持如此大的 生产规模,主要依靠的是海外订单,波兰、美国和苏联都曾进口过这种手枪 。当然,最为可观的采购合同大多来自遥远的东方,也就是战乱不断的中国 。走进中国 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的广泛性称呼是“盒子炮”,除了这个称呼外,中 国人还称它为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等等。从清末革命党起义, 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再到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 瑟军用手枪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炮火硝烟。根据毛瑟兵工厂的统计,该公司 在40年内生产的毛瑟军用手枪约有100万把,其中70%都销售到了中国。按 照常理来说,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能够购买70万把同一型号的手枪,那这种手 枪一定价格低廉,应该比普通手枪更具价格优势。而事实上毛瑟军用手枪的 单价高达25美元(20世纪30年代的25美元几乎相当于现在的上千美元),远 远超过普通手枪几美元的单价。如果再算上运费、中间商赚取的差价和贿赂 外国官员的费甩,中国人用来购买毛瑟手枪的花费超过了一亿美元。那么, 是中国人太傻,才大量购买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吗?其实中国人和犹太人是 世界上最精明的两个民族,我们绝对不会做任何亏本生意,毛瑟军用手枪能 够在中国大量使用,有其必然的原因。 从欧美人的眼光来看,毛瑟军用手枪并不是一种优秀的武器:它的价格 过高,重量过大,外形也不利于隐藏。做手枪使用,威力过大;和步枪相比 ,威力又太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总之一句话——不适合欧洲和美 国军队的需要。 其实毛瑟军用手枪最致命的问题就在于价格,当时普通手枪的单价也就 几美元,毛瑟军用手枪的价格高达25美元,相当于普通手枪的四五倍。同时 ,手枪这种武器装备部队动辄就是几十万把,这个价格即使富裕的欧美国家 也承受不了。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欧美国家不能承受毛瑟手枪的价格,贫穷 落后的旧中国就更不用提了。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军阀 混战之中,世界各国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军事禁运,上到飞机大 炮,下到步枪子弹,无一不在禁运的名单之中。中国当时的工业系统薄弱, 勉强可以制造一些老式步枪和弹药,至于连发武器根本制造不出来。当时奉 系军阀张作霖的部队算是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守着全中国最大的奉天兵工 厂,却连步枪的完全自产都未能实现,每年都要花费巨资通过军火商(大部 分是日本人),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国家走私武器。控制富饶东三省 的奉军尚且如此,其他军阀就不用说了,比如四川的军阀部队使用自产的残 次步枪,子弹出膛都不走直线;贵州军阀部队更惨,一部分士兵连步枪都没 有,必须手持大刀长矛作战,被称为“徒手兵”;青海、宁夏的军阀部队装 备的武器更是差劲,步枪都是晚晴时期的燧发枪,枪的年龄比士兵祖父的年 纪还大。P6-9
展开
目录
(1)抗战名枪盒子炮——毛瑟军用手枪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毛瑟手枪的作用基本相当于一把简化的冲锋枪或增强版的大号手枪。它的价格虽然昂贵,但是实战性能比普通的手枪要强得多。再加上它的特殊性能和容易购买的优势,使得它在中国大量销售,也成为中国军队的象征。

(2)不死老兵——柯尔特M1911手枪
由于美国人对点45口径手枪的热爱以及M1911出色的可靠性,它在美军中的服役期长达74年(1911~1985),至今仍然是部分美军特种部队的选装武器。在美国,几乎所有能生产手枪的枪械公司都或多或少地生产过M1911手枪,比如柯尔特、春田、岩岛、雷明顿等等。

(3)致命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一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武器。20世纪20年代,广东革命政府建立的黄埔军校就曾以这款步枪作为主要武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政府又提供给国民革命军数万支莫辛-纳甘步枪,这批步枪成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装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还引进了M1944型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仿制,其在中国国内的编号为五三式步骑枪。

(4)抗倭利器——中正式步枪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装备的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的意义极为深远。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日本三八步枪差,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5)山姆大叔的骄傲——M1伽兰德步枪
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着以手动装填步枪为主的法西斯军队,M1步枪都曾凭借强大的自动装填能力给予敌人巨大的压力,打得敌人苦不堪言。因此,巴顿将军称赞M1步枪是“有史以来设计得最出色的战斗工具”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

(6)日寇的屠刀——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无比夸张的长度,该枪枪身长1275毫米,再加上一把三零式刺刀,全长超过了1.6米,比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士兵的平均身高还高,难怪美国人称其为“发射子弹的长矛”。

(7)闪电快枪——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是第一种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突击步枪,也是德军继MP40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之后,又一款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它全新的设计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突击步枪的发展,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就和它颇有渊源。

(8)战场扫帚——汤姆逊冲锋枪
作为一款“大器晚成”的武器,汤姆逊冲锋枪虽然发明于一战之后,但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大力扩充装甲部队,汤姆逊冲锋枪才成为美军的热门武器。由于该枪部件过多,成本居高不下,在二战后期逐渐被成本低廉的M3冲锋枪所替代。汤姆逊冲锋枪最大的优点是杀伤力惊人,敌人只要挨上一颗它射出的点45口径子弹,基本上就会立即失去战斗力。

(9)纳粹的狼牙——MP38/40冲锋枪
平心而论,MP38/40冲锋枪的性能较为平均,它的射速不如苏联的波波沙,杀伤力不如美国的汤姆逊,制造简单不如英国的司登,性能可靠不如芬兰的苏米,但是它成功地将便于生产、射击精准和短小精悍等现代冲锋枪的特点贯通于一身,再加上德军在二战初期一系列的军事胜利,最终让MP38/40冲锋枪名扬天下。

(10)赤色利剑——波波沙冲锋枪
在AK-47突击步枪诞生之前,提到性能出色、动作可靠的苏制连发武器,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波波沙冲锋枪。这款射速惊人、备弹量奇大的冲锋枪总产量超过500万支,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线战争上,甚至出现了德军士兵扔掉手中的MP38/40,使用缴获的波波沙的情况。

(11)火力支柱——捷克式ZB-26轻机枪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或者修理所超过了30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款结构简单、性能优秀的机枪就是中国军队的支柱性火力,它给侵华日军造成的伤亡比其他枪械要多得多。

(12)电锯杀人狂——MG42通用机枪
如果你问我,二战中的哪款枪械是最强的杀人武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MG42机枪。二战期间,德军的大部分武器都可以说是“精品”,但是如果说在实战中的作用,绝对没有一款枪械可以比得上MG42通用机枪。
——某军事网友

(13)步兵的大炮——掷弹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装备的掷弹筒被美军认为是“唯一值得评价的日军武器”。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和八九式掷弹筒在进入日军现役后,服役时间长达20多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军队也对其进行了仿制,中国版的掷弹筒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朝鲜战争时期才逐步退出现役。

(14)步兵天雷——M24长柄手榴弹
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3000万枚手榴弹,这些手榴弹都是M24或其改进型,大约40万日军士兵伤亡在手榴弹上,所以说仿制的德式手榴弹是抗战当之无愧的功臣!

(15)火神的咆哮——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是现代战争中给交战双方都造成恐怖印象的武器之一。一次火焰攻击可以严重挫伤敌人步兵的士气,以至于被攻击方宁可投降或被步枪打死,也不愿被烧成灰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和同盟国都曾大量使用这种武器。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中,在岛屿上负隅顽抗的日军最害怕的就是这种武器。

(16)不起眼的法宝——军用绑腿
说起绑腿,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地说:那不就是两条绑在小腿上的布条子吗?它有什么稀奇之处?这话还真说错了,绑腿这个“小东西”对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任何一种威名赫赫的武器。

(17)破甲之剑——巴祖卡火箭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兵有3张标志性的身份铭牌——M1加兰德步枪、吉普车和巴祖卡火箭筒,这3种武器是绝对的美国制造,别无分号。特别是巴祖卡火箭筒,它的鼎鼎大名使得同一时期其他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黯然失色,它的出现让美军步兵面对德国坦克时不再束手待毙,多少让隆美尔那句“摧毁坦克的最佳武器只能是坦克”的断言受到质疑。

(18)风暴女神——喀秋莎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两个国家堪称“大炮兵主义”的忠实拥趸,那就是德国和苏联。德国发展出了以“古斯塔夫”为代表的超重列车炮,苏联也制造出了喀秋莎火箭炮这种振奋人心的武器。与体积笨重、只能用于特种作战的古斯塔夫不同,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一万多门,装备了7个炮兵师和11个火箭炮旅,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怒吼天尊——88毫米高射炮
对于德意志这个严谨、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的民族来说,任何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或物都会被视为“疯子”和“怪物”,但88毫米炮绝对不在这个范畴之中。在整个二战之中,没有任何盟军坦克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承受它的致命一击,尽管它的生产证上清晰注明了它是一款地道的高射炮。

(20)铁轨上的巨兽——“古斯塔夫”铁道炮
在地地导弹出现之前,铁道炮是射程最远、火力最强的地面远程打击力量。作为二战中威力最惊人的铁道炮,“古斯塔夫”并没能让濒临灭亡的纳粹起死回生,只是创造了铁道炮的口径纪录。

(21)全能战士——吉普车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把60多万辆吉普车装入板条箱运往世界各地,吉普被列为《租界法案》发往反法西斯盟国的头号战略物资。战后,美国大兵带着尘土、疲倦和吉普返回了美洲大陆,这对于威利斯来说是最好的广告。

(22)牛仔的铁骑——M4“谢尔曼”坦克
作为一种多功能坦克,“谢尔曼”坦克诞生了多种衍生型号,它能够喷火、扫雷和架桥,甚至能泅渡进行两栖攻击。它也许不是防护最好、速度最快的坦克,也没有强大无比的坦克炮,但对于空中力量占据统治性优势的美军来说,性能平均,适合大量生产的“谢尔曼”坦克就是最好的选择。

(23)红色战神——T-34坦克
如果你是一个坦克车长,要开着一辆坦克去和敌人的坦克单挑,无敌的“虎”式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位营长,要带领一个装甲营去守住某个缺口,“黑豹”坦克也能胜任;但如果你是一位元帅,要统帅一支大军驰骋千里,直捣敌人的巢穴,那么请选择T-34坦克。——某军事网友

(24)德意志捷豹——“黑豹”坦克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在坦克方面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他们生产了“虎”式、“虎王”、“黑豹”和种类复杂的突击火炮。在我看来,只生产“黑豹”坦克一种武器就足够了,这才是德国装甲师最需要的武器。”
——美国军史学家奥斯特·斯凯伯特

(25)长空烈焰——V-1/V-2火箭
作为一种在二战末期推出的全新武器,V-1和V-2火箭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对盟国造成了多大的伤亡,而在于它们的出现宣告着战争史上的导弹时代已经来临,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