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巅峰战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58245
  • 作      者:
    杨少丹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些历史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历史则注定为世人所惦念,比如那铁血硝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国内制作最精美的一套二战题材彩色图书,《全景二战》系列以200万精彩翔实的文字,1000幅弥足珍贵的战地摄影照片,全景式地再现一幅动人心魄的战争画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全景展现!
  翔实细腻的文字描述,真实可靠的图片展示,大气精美的装帧设计,
  带您重回烽火硝烟的战场,重温那段不能在人类历史上抹去的记忆,重现在正义天平上的铁血较量!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细节值得人们回味,在这其中,战役,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焦点。从战役计划的制定、战役计划的实施、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役的进程、战役中的应变能力、战役指挥员的指挥技巧、战役的结果各个方面,无不透露出人类智慧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无不在这些战役中表现出来。
  让我们看看这些曾经军事史上的辉煌--波兰战役,闪击战的经典战例;法兰西战役,是德国战争技巧和战争谋略的完美展现;大不列颠空战,大英帝国的生死搏击;大西洋海战,德国狼群的兴亡史;巴巴罗萨计划,纳粹德国对红色苏联开刀;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成就赫赫威名;阿拉曼战役中,蒙哥马利脱颖而出;莫斯科城下,德国人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斯大林格勒,二战实现巨大转折;偷袭珍珠港,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点燃了太平洋的战火;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威风不再;在苏联,库尔斯克会战让德国彻底消沉;在意大利,盟军实施第一次登陆;接下来,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莱特湾战役、冲绳战役,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两个狂妄一时的战争狂人在这些战役中轰然倒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泽之争 但泽是波兰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濒临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口。自古以 来,但泽一直是波兰的领土,但二战前的600多年间里,但泽一直是德意志 和波兰两大民族之间反复争夺的主要焦点,原因是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波 兰最理想的出海口,同时也是连接东普鲁士地区和德国西部领土的咽喉要地 。因此,波兰和德国都将该市视为自己的禁脔。 1793年以来,但泽一直被普鲁士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 ,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中割让了大片土地,但泽也被国际联盟确立为“自 由市”,由国联任命的高级官员负责其行政管理,波兰则代管其对外关系并 拥有若干经济和海关权利。如此一来,但泽虽然名义上归属国联控制,但实 际是重新回到了波兰的怀抱。另外,由于波兰缺少出海口,《凡尔赛和约》 还规定从上西里西亚北端沿维斯瓦河下游西岸至波罗的海,划出一条长416 千米、平均宽128千米的地带(包括波兹南和西普鲁士),作为波兰的出海 通道,这就是“但泽走廊”,也叫“波兰走廊”。这条走廊使得德国领土被 分成了不相连接的两块,使得德国西部领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联系被掐断, 位于“波兰走廊”和但泽自由市以东的东普鲁士成了一个“孤岛”。这当然 会使德国人,尤其是掌管军事的将领耿耿于怀。 希特勒上台后,对但泽一事难以释怀。他将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相继收 为囊中之物后,于1938年10月24日,向波兰提出了收回但泽自由市的要求, 并提出要在“但泽走廊”修筑公路和铁路。面对这种无理的要求,波兰政府 当然无法接受。两国多次交涉,但仍无法在但泽问题上达成一致。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再次要求波兰归还但泽 ,并同意他关于“波兰走廊”的要求,波兰坚决予以回绝。当年4月,希特 勒秘密制定了“白色方案”,准备用军事手段夺取但泽。“白色方案”中有 这样一句话:“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 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爆发以后也是如此。”这句话很 好地表达了希特勒一直以来推崇的“闪击战”战术,同时也暗示了波兰一战 将会是一场闪电般的行动。 直到这时,英法两国才发现,希特勒的野心如此之大,其意在占领整个 欧洲。为了震慑希特勒,英法两国先后与波兰签订了《防卫互助协定》,保 证一旦波兰遭遇侵略,两国都会出手相救。但是,在战争的道路上走得不亦 乐乎的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协定而退缩。战前准备 按照希特勒在“白色方案”中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 兰作战准备工作”的指令,德军统帅部队做出了如下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 大的空军,对波兰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 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 月内结束战争。另外,德军还出于对《防卫互助协定》的顾忌,让计划出兵 波兰的军队做好回师后增援西线的准备。 在战略物资准备方面,德军同样出于“闪电攻占”的目的考虑,大手笔 地调出了惊人的武器装备,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2000 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方和北方的两个集团军群。可见, 希特勒的确是下定了决心,要“速战速决”。 除了在战略物资上,希特勒还在其他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避免两 线作战,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个条约 签订时,希特勒甚至答应,一旦攻下波兰,将会和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领土。 8月31日,希特勒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 进攻。他要求德国军队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任何喘息的机会。他强调:“如 果部队停滞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 ,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不宣而战,向波兰发动了进攻。德军 的轰炸机直入波兰境内,目标直指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 和桥梁。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波兰军民便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 袭击。而在地面,先是波兰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到波兰驻军 阵地上,接着,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全面进 攻。5分钟后,停泊在但泽港外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号 也突然向波兰军事设施开炮。德国多方面一同出击,波兰军队猝不及防, 500架匆忙派出的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的火炮、汽车以 及其他来不及撤退的辎重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严重破坏,波兰 立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仅仅几个小时,波兰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当天上午10点,希特 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经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 :“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于我来说最 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 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突破波军防线之后,德军每天以50~60千米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担 任主力进攻的是由司令赖歇瑙将军率领的第10集团军,其奉命直接攻击波兰 首都华沙。以利斯特将军率领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率 领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由司令冯· 博克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率领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 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率领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 方的布格河。 一周之后,德军机械化部队巳经深入到波兰境内数百千米,波兰军队陷 入了全线大溃退之中。至9月7日,司令伦德施泰特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重创 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 城市克拉科夫。更加严重的是,波兰的首都华沙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德军第10集团军的前锋,由军长霍普勒率领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日抵达华沙 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的退路。这样一来,华沙就处于 被半包围的危险之中。北路方面,博克的北方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 ”集团军并重创波军的“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 维斯瓦河,夺取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P6-10
展开
目录
诡异的闪击——波兰战役
“一个竟然敢于割去并吞并了德国领土的波兰是不可饶恕的。”这是希特勒在自己写的书——《我的奋斗》中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话,暗示了波兰注定要成为希特勒攻击的目标,同时也开启了一战之后另一次世界性的浩劫。

“醉翁”的野心——挪威战役
本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进攻,却被冠上了“演习”这一堂皇的名号,挪威战役就是这样展开的。然而,有着巨大野心的“醉翁”,无论怎样掩饰自己的动机,战争的结果仍然将其侵略的真实意图展示给了天下人。

法国大溃败——法兰西战役
闪击波兰结束之前,希特勒就下达了闪击法国的命令:“战争的目的是击溃法国,并迫使英国投降,从而在欧洲确立德国的霸权地位。时间总的来说将不利于我们,因为敌方的经济潜力比我们大。因此要向西方进攻,越快越好。”

劫后余生——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联军被迫向德国宣战。1940年5月27日比利时投降,40万英法联军被困敦刻尔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上演了一次大规模撤退行动。此次撤退见证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敦刻尔克奇迹。

血染苍穹——不列颠空战
法国战败后,英国成了欧洲战场上的孤军,它犹如希特勒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地刺激着希特勒的神经。希特勒原本天真地以为法国战败后,英国这支孤军会乖乖接受和谈,但希特勒错了,这支孤军在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对于希特勒伸来的橄榄枝根本不给任何面子。希特勒愤怒了,他决定清除这个阻碍德国前进脚步的国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即将上演。

海狼之争——大西洋之战
大西洋一战是残酷的一战,无数只“海狼”撕咬、摧毁着美英联军,同时也接受着对方的抵御与反击。正如英国人戴维斯·托马斯在其所著的《大西洋之星》一书中的前言中写的:“大西洋战役是最长久、最残酷、最浪费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2100万吨位,又有无数人丧生。”

“沙漠之狐”狂扫沙漠——昔兰尼加会战
北非战场中,昔兰尼加会战是非常重要的一战。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一个疯狂的沙漠杀手——隆美尔,他被人们称作“沙漠之狐”。正如这个绰号一般,隆美尔如一只沙漠中的狡猾狐狸,多次运用声东击西的诱导战术,将英军一次又一次逼到崩溃边缘。

得失参半——基辅大会战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曾说:“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因此很多人认为,在这场战争中,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踏不破的铁墙——列宁格勒保卫战
苏联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在面对德国军队的进攻时向列宁格勒当地军民发出号召:“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在这座英雄的城市,苏联军民曾经在长达900天的时间里,粉碎了法西斯德军野蛮的围困和封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这段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的传奇。

风雪中的神话——莫斯科战役
“台风”行动初战告捷时希特勒曾骄傲地宣布:“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最终赢得了战争。”哈尔德也曾在日记中写道:“只要能有相当良好的指导,再加上中等的好天气,则我们对于莫斯科的包围战是一定能成功的。”

残酷的攻坚战  克里米亚战役
“无论是大型据点,还是小型碉堡,苏军常常打到最后一人一弹为止。”德军上将曼施坦因如是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苏德双方每一次交锋都是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在这场关键的攻坚中,胜败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孤注一掷的“惊雷”——日本偷袭珍珠港
“或是大获全胜,或是输个精光。假如我们袭击珍珠港失败了,这仗就干脆不打了。”山本是个军人,又是个赌徒。突袭珍珠港无异于一场豪赌,而这一场冒险却直接改变了二战的进程和结果。不管日本是否预料到后果如何,他们都没有后悔的机会,历史永远没有假如。

风云逆转——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道:“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的确,这场战役的胜负对两大阵营都至关重要,双方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应对。希特勒的铁骑是继续所向披靡还是就此止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有了明确的基调。

 四两拨千斤——中途岛海战
此次海战的美国英雄斯普鲁恩斯少将说:“中途岛之战的胜利,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得到了第一流的情报,其次应归功于尼米兹将军的判断和安排。他根据情报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大胆、果敢、聪明和天才。”的确,中途岛海战是一场极具戏剧性的战役,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在这次海军史上成败瞬息万变的战役中,情报信息和战略要术的重要性同样都不可忽视。

决胜转折——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轴心国集团在北非战场辉煌战绩的终结。此次战役以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溃败,直到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此战之前,我们战无不败;此战之后,我们战无不胜。”

 打开胜利的通道——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月至8月,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的通畅,迫使意大利投降,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这次战役的胜利,强烈地震撼了轴心国集团,直接导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自此欧洲的大门开始向盟军敞开。

 困兽之斗——意大利战役
意大利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深入意大利内陆进行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战役从1943年9月3日开始,直到1945年5月2日才宣告结束。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富勒将军评论这次战役:“……是一场作战手段不够、没有战略目的,也没有政治基础的战役。意大利战争变得没有意义。”

 德军压垮自己的“堡垒”——库尔斯克会战
“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应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进攻应使我们得以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每个指挥官和士兵都必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当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

 雄师震敌胆——滇缅会战
廖耀湘发给蒋介石的电文中说:“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霸王”登台——诺曼底登陆
若干年来,欧洲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这场战争而言,你只是一个人;但是对我而言,你却是整个世界。”这是一个年轻的妻子为死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丈夫所刻的墓志铭。诚然,诺曼底登陆战是迄今为止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的一次跨海登陆战役。但最终,盟军凭借诺曼底的胜利扭转了二战的局面,为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日本海军的终结——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的结果正如日本中将小泽治三郎所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助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历史的转角——阿登战役
1944年的深秋,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制订了一项惊人的阿登反击战计划,并且“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然而,历史的命运也将在此一战后有更为明确的征兆——法西斯究竟是末日来临还是扭转败局,阿登战役后一切都有了答案。

 帝国的倾覆——柏林之战
1945年5月7日,德国电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在柏林城郊的卡尔斯霍尔特苏军司令部,苏、美、英、法四国代表出席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等3名德军高级将领在投降书上代表德国签字。至此,这个罪恶的战争策源地放下了侵略的枪炮,同时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的终结。

 恐怖的“蘑菇云”——核袭日本
得知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丘吉尔曾写道:“没有严肃的科学家敢于预言第一枚真的原子弹爆炸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原子弹会毫无用处还是将具有毁灭性的力量?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两次致命打击也许就可以结束战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