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决胜东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6054
  • 作      者:
    (苏)伊万·谢苗诺夫原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在欧洲被正义的洪流吞没。冥顽不化的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占据中国东北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斯大林毅然决断,百万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决胜东北》根据史实,真实再现了本次战役的全过程。本书原著由伊万·谢苗诺夫编写。
展开
内容介绍
    东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此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尽早结束了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残暴统治。苏联也因此威功策划了外蒙古独立。《决胜东北》根据根据史实,真实再现了战役的全过程。
    《决胜东北》原著由伊万·谢苗诺夫编写。
展开
精彩书摘
  莫洛托夫拿着斯大林的回电走了。斯大林渐渐地陷入了沉思,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们终于占据了主动,这一步很重要。” 几个月之前,当斯大林和罗斯福协商代号为“舡鱼”的美、苏、英三国最高级首脑会议的地点时,发生了争执。斯大林首先提出在苏联的黑海。罗斯福先是同意了这个地点,但是遭到了美国海军的反对。罗斯福只好给斯大林回信提出:“我的海军当局强烈反对在黑海举行会晤,他们不愿意让一艘主力舰冒险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或爱琴海,因为这样就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护航队,而这种护航队别的地方更加需要。丘吉尔曾建议在亚历山大港或耶路撒冷,也可能在雅典,虽然这还不一定。我的建议是:我们三人于1月28日或30日会晤。我希望到那个时候,您可以乘火车到亚得里亚海的某一个港口,我们可以在那里与您会面。或者您从那里坐我们的船走几个小时到巴黎,然后乘汽车到罗马。或者您坐同一只船再往前走一点,我们三人在像西西里东部的塔奥米纳一类的地方会晤,到那时,那个地方的气候一定很好。” 斯大林看了罗斯福的信,他立刻就明白了。罗斯福正面临着美国大选,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不能让美国选民看出他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罗斯福的身体,要从美国坐船到苏联的黑海,损害是非常大的。但是斯大林坚持自己的意见,他马上给罗斯福回信说:“您的海军当局怀疑您原先提出的我们三人在苏联黑海沿岸会晤的建议是否可取,这是很糟糕的。就我来说,您建议的在1月底或2月初举行会晤的时间,我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我期望我们能够选择苏联一个沿海港口作为会晤地点。我必须听从我的医生们对我提出的不能冒险作长途旅行的劝告。” 斯大林在给罗斯福的多封信中,反复地提到,医生说他的身体不能够作长途旅行,其真正意图就是坚持叫罗斯福到苏联来。这一次看来罗斯福是同意了,这样就等于斯大林是以主人的身份来组织这个会议,这其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945年2月4日,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从黑海飘来的温暖的海风,使克里米亚的冬天温暖宜人,山坡上绿树成荫。在浓荫的掩映下,举目望去,一幢幢优雅而豪华的别墅和行宫随处可见,建筑宏伟壮观,充满了沙皇时代的贵族气派。在密密的丛林中,蜿蜒的小路四通八达,是骑马游玩的绝好去处。德国人刚刚在这里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冬天,当苏联红军打到克里米亚的时候,德国人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留下的是一片断壁残垣和一堆堆的垃圾。临时派来的修理工夜以继日的整修各种设备,到了开会的那一天,多数的洗澡设备还没有修好。克里米亚机场十分繁忙,飞机从莫斯科运来了家具和大量的生活用品。
  从战时的条件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1月29日从英国坐飞机前往马耳他岛,在那儿等候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乘坐的美国“昆西号”巡洋舰于2月1日到达了马耳他。丘吉尔兴冲冲地登上了“昆西号”,和罗斯福总统热烈拥抱。
  “总统先生,我们是不是需要在这里停留几天?” “有这个必要吗?”罗斯福问。
  “关于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我们是不是先讨论一下?” 罗斯福明白了,这是针对斯大林的。他摇了摇头:“我看还是让他们去谈吧。” 罗斯福指了一下站在甲板上的美国和英国军官。很明显,他不想让斯大林感觉到美英两国背着他在做文章。
  丘吉尔面带不悦,但无可奈何。
  2月2日美英两个庞大的代表团,飞到了克里米亚机场,从那儿再乘汽车前往雅尔塔。斯大林以胜利者的姿态迎接两位盟友,罗斯福握着斯大林的手说“斯大林元帅,感谢苏联红军帮助我们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战前风云
NO.1  三巨头雅尔塔斗智斗勇
NO.2  中国特使飞往东京
第2章  轴心国气数已尽
NO.1  裕仁如坐针毡
NO.2  说客赫尔利
NO.3  苏军兵临柏林城下
第3章  两种态势
NO.1  铃木组阁
NO.2  斯大林将目光盯在了远东
第4章  日本人的如意算盘
NO.1  梅津元帅来了
NO.2  中苏秘密会谈
NO.3  新三巨头齐聚波茨坦
第5章  大战一触即发
NO.1  大军箭在弦上
NO.2  铃木不知所措
NO.3  美国投下第一颗原子弹
第6章  苏联对日宣战
NO.1  大军直扑中国东北
NO.2  莫洛托夫下战书
NO.3  裕仁天皇决定停战
第7章  美国的反应
NO.1  杜鲁门的打算
NO.2  “胖子”肆虐长崎
第8章  进攻,进攻
NO.1  山田来了
NO.2  巴托罗夫舍身炸地堡
NO.3  抢占岛屿
NO.4  绥芬河大血战
NO.5  打通隧道
第9章  军事政治间的较量
NO.1  激战柏林
NO.2  苏日空军对垒
NO.3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署
第10章  合围关东军
NO.1  山田决意撤兵
NO.2  猛虎山激战
NO.3  夺取牡丹江
第11章  东方日落
NO.1  裕仁降了
NO.2  集体切腹
第12章  战争结束了
NO.1  大势所趋
NO.2  空降长春
第13章  胜利的曙光
NO.1  秦彦洽降
NO.2  关东军投降
NO.3  麦克阿瑟飞赴东京
NO.4  斯大林嘉奖远东苏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