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基本结论与创新点
本书选择以单边贸易自由化为前提,分析了当一国单边政策导致的无效率通过缔结若干贸易协定加以克服的同时,一国如何在复杂贸易协定网络中科学制定本国的对外区域化战略。作者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演绎相联系的基本原则,以微观博弈论思想贯穿整个建模过程,运用目前较为前沿的面板数据计量、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不仅对双边FTA理论框架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检验,而且就我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作出了崭新的政策解读和具体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现实中一国单边关税减让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最大化本国的福利,这种单边贸易自由化倾向会导致国家间非合作博弈的无效率均衡。由于单边行动无法克服的自身缺陷,缔结贸易协议或许就成为优化国家间贸易联系的潜在改进方向。在此背景下,作者基于具体福利函数和FTA稳定网络对双边FTA形成机制进行的理论分析认为,市场份额、工业化水平、FTA存量、产品替代率和初始外部关税5个要素分别以各自的影响路径共同左右着一国开展对外自由贸易的实际收益。
其次,就上述5要素框架对美国外贸政策发展史的考察显示,曾经率先自降关税的举动的确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示范效应,但其而后不得不转向通过缔结双边贸易协定缓解为此承担的巨大压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缔约国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使得美国从其集中于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FTA发展战略中获益良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