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vs SNS
微博和诸如开心网、校内网的SNS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都具有SNS属性(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网站最显著的特征是将线下的朋友圈子转移到线上,通过六度理论而获得更为广泛的人脉。基于人脉的网络沟通显然能够获得网友之间更多的信认,并且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SNS互动,进一步增加人脉。SNS网站早期的用户聚集和人脉扩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得到认证的邮箱,以及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IM)。
微博显著的SNS特性,是基于微博主和粉丝间的信息互动。粉丝一般来源于邮箱、IM的熟人,以及与博主有共同标签属性的网友。一般情况下,微博早期的有价值的粉丝均为熟人,即便是有了众多的粉丝以后,熟人部分的粉丝往往也是最有效、最活跃的部分。
微博 vs IM
IM最大的特点在于即时与私密性,并能够方便、快速地发送文件。新浪微博的“私信”功能也具有即时与私密的特征,可以替代IM的部分功能,但私信尚不能够发送文件。“微群”也具有替代QQ群功能的潜质,不同之处在于微博是开放的群聊平台,而QQ群则相对封闭。
微博与IM等客户端应用的捆绑无疑将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并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目前,新浪微博与MSN实现了捆绑,腾讯微博与QQ实现了捆绑。
微博 vs 邮箱
邮箱是Web 1.0时代的主导性通信方式,不过,太多的垃圾邮件以及相对于IM的不够即时,使得邮箱近几年的使用率逐步降低,甚至有被IM取代的趋势。微博也具有通信功能,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密的。因此,微博在功能上对于邮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但作为最“古老”、最成熟的互联网应用之一,邮箱的普及率几乎超过任何一项互联网应用,同时其私密性的要求,也使得邮箱成为互联网上最为通用的“身份证”。因此,任何一项新的互联网应用与邮箱的捆绑都是明智之举。新浪微博的用户名即是邮箱。
微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很多网民感叹,论坛还没有整明白,很多网站就一窝蜂上了博客,博客还没有写上几篇,就被忽悠去了SNS,SNS玩得正在兴头上,又全民迷上了微博。而随着微博的全面兴起,包括SNS、博客在内的互联网应用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很多红极一时的网站肯定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微博近两年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现今火暴的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但即便如此,微博也面临很多的质疑,诸如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否会受到更新的互联网应用的冲击而成为“明日黄花”,等等。那么,微博的未来到底是不是梦呢?
微博是一个长线产品,而不是一个过渡产品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及微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微博肯定是一个长线产品,而不是一个过渡产品。
从用户层面来看,互联网应用有从单一产品应用向综合平台应用发展的趋势;从技术发展层面来看,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微博的产品特性完全符合上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微博已经受到各大互联网领军厂商的认同,将其作为下一阶段的重心而重点发展。来自于网民的热烈追捧也加大了微博作为长线投资产品的胜算和砝码。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认为,微博代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移动终端和社会网络的完美结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杀手级的应用之一。新浪微博作为自媒体已经跨出第一步。未来,微博可以作为通信平台替代即时聊天工具、点对点短信,也可以成长为电子商务或者娱乐游戏平台。在新浪的规划中,微博绝不仅仅是一个应时的产品,而是一个跨越媒体、商务和娱乐的综合平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