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商界领袖的任何事情都是值得传诵的,史蒂夫·乔布斯是例外中的例外——他已经成了硅谷神人、公众偶像。
就连不断被拿来与乔布斯作比较的微软创始人比比尔·盖茨都大方地承认:“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苹果公司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的印象。”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分别制造了世界最伟大的操作系统和个人电脑。乔布斯表示:
我认为我们两个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
时间,发现了我们真正爱做的事。夫复何求?
相比于比尔·盖茨出生于富裕优越的家庭,乔布斯则没得可比性。从出生起就很波折,这个1955年2月出生的孩子,一出世就因“私生子的身份”被父母遗弃,被一对工人夫妇收养,他得到家庭温暖,却遗传了亲生父母的个性。他的中学老师曾经评价他是“一个孤僻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特别”。他将自己放在人群边缘,既不远离,也不融入,这使得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他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从那时开始,开拓新生活,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灵魂深处的冲动与追求。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我们本可以在日本某地的某座寺庙里打坐,我们本可以扬帆远航,管理层本可以去打高尔夫,他们本可以去掌管其他公司,而我们全都选择了在这辈子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最好能够做得好一点。
自从20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其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谷歌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回想1997年初,也就是乔布斯重返苹果电脑不久,他还无比认真地对盖茨讲:“比尔,我们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系统。”当然,骄傲的盖茨对此报以沉默,盖茨或许在想:事实上我基本独自控制了整个产业。但在谈判之后,盖茨私下里告诉他的朋友,自己一直惧怕乔布斯的光芒:“这家伙太可怕了。”
为了自我实现,乔布斯甚至每天都会用死亡来提醒自己。2005年6月12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日上演讲道:
17岁时读到的一则格言影响了我:“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一定会找到人生的方向。”过去的33年,每天早上我都会揽镜自问:“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天,那我要做些什么?”当我连续多天都得到“没事做”的答案时,那就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作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包括所有外界的期望、名誉和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会消失,而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用死亡提醒自己,是避免陷入害怕失去的欲望陷阱的最好方法。有些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为什么不顺心而为!作为企业家,往往需要付出常人数倍的精力。规律无常的生活,永无休止的竞争,变幻莫测的未来,一点点耗尽CEO(首席执行官)们的健康资产,让他们从健康的富翁变成“负翁”。在企业家们风光一面的背后,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劳与付出!
有了2004年那次濒临死亡的经历,乔布斯有了新的体悟,他认为,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那是浪费时间。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对大众而言,乔布斯将作为一个使科技产品成为消费风尚的家伙而载入史册。但他自己呢?他一直以来的动力是什么?到底什么使他与众不同?多年奋斗和失败的经验会怎样改变一个人?苹果另一位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说:“他过去常常谈论历史上的伟人,使你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他也想要成为他们或者觉得他已经成了他们。”
乔布斯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神),他总是给外界以不断的惊喜,他天才般的电脑天赋、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铸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股东们对他的崇拜甚至达到宗教般的狂热。
乔布斯充满远见,但他同时也是脚踏实地的,密切关注苹果在不同领域的运营情况和各类市场指标。乔布斯的好友,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Hy Ellison)表示,乔布斯并不是受金钱利益推动的人,他的一切行为更多是出于对苹果的热爱,以及通过苹果给世界带来改变的理想。
……
展开
——《巴伦周刊》
在一个领域能得心应手或许是靠运气,可是能在四个领域呼风唤雨的就称得匕是智慧了。
——《财富》
苹果是一间围绕乔布斯的个性与灵感所建立的公司。
——《星期日泰晤士报》
我钦佩史蒂夫·乔布斯。他能够一直使他的产品变得简洁。
——谷歌联合创始人 谢尔盖·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