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举行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再现了煤电“顶牛”的状况,2009年电煤的供求情况成了双方争执的焦点。截至2008年12月25日,即订货会第五日,五大电力集团仍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电企坚决看跌煤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坚信明年煤炭供应将出现过剩。对这一点,事实上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心知肚明。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率先出台了相关的限产政策,山西、河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紧急规定,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矿井立即停产整顿。如果五大电力集团没有签订重点煤合同,他们将有可能收购煤炭企业,因为他们具备这个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而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也为并购提供了机会。目前,煤炭企业许多电煤积压,现货市场价格也较低。
对于2009年我国煤炭市场的走势,业内人士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将不会出现像2008年这样的大起大落,2009年国内综合煤价将处于下行通道,但不排除出现短期反弹的可能性,2009年的煤价可能会回归2007年的水平。
电力和煤炭之间,表面上看是煤电之争,背后则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原因和矛盾,煤电之间的困局只有通过市场化才能解决。 从短期来看,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可能会给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源于能源产品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大力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从目前的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状况来看,较为合适的方法在于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从电力价格人手。目前,中国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平衡“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在当前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机制更多的是抑制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只有大力推动电价的改革,理顺电力价格,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要想推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能源价格改革,我国还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重要能源储备制度,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能源产品走向市场后国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