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以资阳市“六方合作机制”为例》有以下特色:一是研究视角创新。该书将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问题放在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背景框架下,以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为主体,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研究的指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其他学科,在多维空间上为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分析平台;同时,建立了“六方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此分析框架对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的创新、运行、演变进行了研究。
二是研究方法创新。作者通过对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雅安市、内江市、遂宁市等县市的实地调研和385份调查问卷,分析和评价了“六方合作机制”的形成、运行与对风险的防范效果以及变革的趋势等,使理论研究与现实紧密结合,突破了目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研究上以细节性和描述性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
三是作者有很多精彩见解。例如,作者分析了合作六方的风险偏好、风险态度的转变,以及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中的政府理性与行动逻辑,指出:共同风险防范意识形态是参与各方对风险的性质、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的一种认识,只有共同意识形态的形成,才有利于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创新性制度安排的全面推广;“六方合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实现了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风险防范功能、规模经济效应、制度扩散效应和正的外部性,在经济层面表现为参与各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收益的增加,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低成本创业、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经济主体平等竞争观念的形成等。但“六方合作机制”也和其他制度一样,随着运行环境的改变,制度缺陷不可避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