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几个有在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
1.1 县域经济
1.1.1 县和县域
县,是我国行政建制、行政名称。据有史可查的记载,我国的县起源于春秋,推广于战国,定制于始皇。县,是我国最为稳定的行政层次。我国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广泛实行郡县制后,汉承秦制,以后历朝历代的各行政层次曾有较大的嬗变,唯独县制无朝废设。④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将地方行政区划分为行政大区、省、地(市)、县、乡(镇)5级,不久取消大区,形成了现在的4级地方行政管理层次。至2008年底,我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59个(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其中市辖区856个,县级市368个,县1463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l个。②
长期以来,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基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层次,是领导、联系乡村,沟通国家与民众的重要环节。县承上启下,对稳定政权,畅通政令,教化民风,安定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是我国特定的区域。这里的区域,是一个地理范畴,通常指人们按照自然的、经济的、历史的、行政的等标准划分出来的地理范围。区域有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县域是我国某一个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特定地域空间。在我国,不同的县,其县域往往有很大的区别:从行政区划看,大小差别很大;从人口看,人口大县多达100多万人,而人口小县只有几万人;从地理地貌看,有的县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有的县则干旱贫瘠,满目秃岭;从矿产资源看,有的县矿产资源丰富,几乎可以掘地出金,有的县则资源稀少,几乎没有什么矿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