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影像艺术创作解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538316
  • 作      者:
    董介人,魏泰祥,曹昆萍著
  • 出 版 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影像艺术创作解析》将重点放在影像艺术创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创作能力的提高上,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对创作者的基本要求,希望能对影像艺术创作者素质的提高和影像艺术作品内在品质的提升有启发作用。全书选用上百幅影像佳作,用图例说明书中的观点和作者的创作体会。《影像艺术创作解析》由董介人、魏泰祥、曹昆萍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影像艺术创作概述
    第一节  影像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
    现实生活是基础,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创作者要深入其中。
    构思创意是关键,是作品的核心,是开发创作者素质的深度体现。
    创作是构思创意的具体实施,拍摄是用物化手段体现主题思想,后期制作则是深化中心思想的重要一环。
    审美交流是指作者与读者在交流中鉴赏作品,是一种客观评价。作品的内涵可以在交流中深化,在交流中提升。
    深入生活、构思创意是影像创作的前期,是极为重要的创作思维活动,是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创作中最根本的审美基础。
    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是影像创作的技术实施阶段,是用形象再现中心思想的主体环节。
    从生活到艺术,是创作者脑力劳动的结果。创作者经过选择、综合、集中,将生活真实提炼为艺术美。这个过程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是思维的过程。艺术作品的深度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认识理解的程度,认识越深刻,艺术形象就越典型。因此,首先要认识、理解生活,然后才能反映生活。构思的过程实质就是典型化的过程,典型化的程度越深,艺术作品就越有价值。
    在影像创作实践中,创作思想起指令作用,创作者要理解、消化并诠释它。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时间,总是要多于技术操作的时间。观察是深入生活,思考是提炼主题,二者都是在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升华。没有经过观察思考的创作是盲目的,随意性很大,是一种单纯迷恋技术的行为,是非理智的。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专著《书谱》中说到:“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这在影像艺术创作中同样适用。时者,创作机遇;器者,工具;志者就是创作者境界、意趣、理想等素质的总和。创作者只有具备了优良的艺术素质与扎实的技术功底,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的艺术作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影像艺术创作概述
第一节 影像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
第二节 影像艺术创作者的基本素质

第二章 影像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社会生活是影像艺术创作的源泉
第二节 影像要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第三节 影像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
第四节 典型的艺术形象才有生命力

第三章 影像艺术创作的内容
第一节 塑造人的内像
第二节 带着感情拍景
第三节 赋予物生命力

第四章 影像艺术创作的形式
第一节 光线的把握
第二节 色调的控制
第三节 构图的选择

第五章 深化影像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一节 影像艺术作品的命名
第二节 影像艺术作品的后期制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