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土地越公越纯越好,脱离国情、忽视社会生产力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忽视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以致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不利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的问题,甚至在一定历史时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例如农村,建立在集体共同所有、集体共同使用的土地制度基础上“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因为劳动者的积极性无法调动造成严重的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就从农村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开始,在生产要素方面给农民自主权,改革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生产力水平实际,并将原来的集体共同所有、集体共同使用的土地制度改为“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放开终极产品粮食价格,使粮食总体供求关系发生根本逆转,最终解决了吃饭问题。实践证明生产者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步后,改革回到了城市,生产要素使用方式的变革同样是重点,土地问题自然也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使土地这一生产要素难以在社会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另外,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士地如何参与社会价值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招商引资、开办工厂需要土地,但外商如何使用土地?通过探索,在借鉴中国香港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土地使用权批租制度,由此规避了土地属性的争议。1990年发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标志着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计划使用制度转变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市场制度。
所以,中国大陆地区虽然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但公有制却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与完善的一种新制度。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奠定了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基础,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下的土地使用制度更成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基本实践形式,从这个出发点来看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终极目标同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土地领域实现地尽其利、地利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