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我国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人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论
1.4.2 自然资源利用过程论
1.4.3 自然资源价值论和产权理论
1.4.4 共享资源与外部性理论
1.4.5 资源稀缺论
1.4.6 供求决定论
1.5 研究特色和难点
1.5.1 主要特色
1.5.2 难点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概述
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演变过程
2.1.1 自然资源的含义
2.1.2 人类自然资源价值观的演变过程
2.1.3 资源价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2.2 自然资源价值构成
2.2.1 自然资源的价值来源
2.2.2 自然资源的价值成分
2.3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特征属性
2.3.1 农业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2.3.2 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
2.3.3 农业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2.3.4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属性
2.3.5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存在形态
2.4 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与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关系
2.5 农业自然资源供需与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
3.1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的概述
3.1.1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必要性
3.1.2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3.1.3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3.1.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进
3.2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基础
3.2.1 核算对象
3.2.2 核算内容
3.2.3 核算的实物量指标
3.2.4 核算的价值指标
3.3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思路
3.3.1 分类核算
3.3.2 综合核算
3.3.3 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途径
3.4 几种不同条件下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的选择
3.4.1 农业自然资源实物型耗竭成本估价方法
3.4.2 农业自然资源非实物型消耗恶化成本估算方法
3.5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实现
3.5.1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实现方式
3.5.2 农业自然资源补偿价值
3.6 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方法
3.6.1 市场价值评价法
3.6.2 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
3.6.3 估价技术与资源价值的整合
3.7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3.7.1 设置农业自然资源核算指标的基本原则
3.7.2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指标的设置
3.7.3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的分类核算
3.8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部分农业自然资源价值初步核算
4.1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概况
4.2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价值核算
4.2.1 耕地资源概况
4.2.2 耕地价值估算方法选择
4.2.3 耕地价值核算
4.3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价值核算
4.3.1 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属性
4.3.2 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
4.3.3 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4.3.4 黑龙江省林地生态价值核算
4.3.5 林地价值总量
4.4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价值核算
4.4.1 湿地概述
4.4.2 湿地价值的估价方法
4.4.3 黑龙江省湿地价值估价
4.4.4 修正后湿地价值
4.5 黑龙江省草地资源价值核算
4.5.1 黑龙江省草地资源概况
4.5.2 草地价值估算方法
4.5.3 黑龙江省草地价值估价
4.5.4 黑龙江省草地资源价值合计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账户初步设计
5.1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账户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账户框架的说明
5.3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供给与使用账户
5.3.1 黑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5.3.2 供给与使用账户
5.4 资源环境保护账户
5.4.1 资源环境保护账户建立的准备
5.4.2 2010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保护支出分析
5.5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产账户
5.5.1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产实物型账户
5.5.2 自然资源的估价账户
5.5.3 建立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型账户
5.5.4 农业自然资源耗竭成本的分配账户
5.6 农业自然资源环境维护成本账户
5.6.1 黑龙江省污染物排放账户
5.6.2 黑龙江省污染物消除成本账户
5.6.3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账户
5.7 本章小结
6 提高农业自然资源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6.1 建立科学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6.2 加强农业自然资源法规的制定工作
6.3 积极进行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补偿工作
6.3.1 我国实行农业自然资源价值补偿的难点
6.3.2 建立与完善农业自然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的对策
6.4 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保护治理
6.5 建立完善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体系
6.6 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科学研究工作
6.7 加强有关农业自然资源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6.8 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
6.9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