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虚拟生存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5840
  • 作      者:
    贾英健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贾英健,男,1963年生,山东金乡人。现为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英才”。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哲学、人的哲学、价值与文化等。出版专著《公共性视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等4部,合著《风险社会的人学研究》等多部。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有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虚拟生存是网络时代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虚拟生存论》从分析技术的历史性变革入手,揭示由于技术的革新导致网络时代到来进而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虚拟性变革,并通过对虚拟生存这一生存新形态进行发生学前提、人学基础、技术支持和哲学依据、存在形式等的全面分析,揭示了虚拟生存的现实基础及其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本质,探讨了虚拟生存的主体形态、内在矛盾,解答了虚拟生存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不仅阐述了虚拟主体的三种形态和三种虚拟认同及其关系,透析了虚拟生存内在矛盾生成的深层原因,而且也通过在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虚拟生存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中把握虚拟生存,试图为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文明、虚实相生的和谐的理想生存方式。《虚拟生存论》使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性在网络时代这…全新的虚拟时空中得到彰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创新,提高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性自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网络化的力量也引导、决定和改变着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网络作为人们存在的一个环境,为人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必需的活动场域,在这一新的场域中,空间与在场的分离弥合了在场与不在场的界限。特别是信息传播媒介革命的迅猛发展,使人的现实生存进一步具有全球性,人的存在开始超越时空的局限,以“虚空”化的方式走向一种普遍性。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信息端口所观察到的影像都可能是虚拟的,这种虚拟的结果影响着预先存在的社会实践和行为模式,使主体存在于一个没有空间的地方,不仅消解了主体的具体时空特性,而且消解了现实社会中时空对主体和事件的社会控制机制(如户籍制度、区域划分制度等)的功能发挥。人们正是通过对时空限制和各种既存社会规范限制的不断跨越,使许多在过去难以实现的行为目标得以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价值规范更易实现。
    再次,网络化能使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平等地从事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进行的各种活动,自由地同任何主体进行交往。这当中,主体是以一连串符号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的,而且这些符号还存在着与主体的裂变性,使其超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成为一种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形象任意塑造的主体,这就增加了其存在和活动的模糊性。在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不能真实感知对方的真实存在、现实在场,而只能感知到与主体可能存在裂变性的一连串符号。这样,使主体能够敢于抛开现实社会中形成的各种面具,主体不再需要掩饰自己,而以一种本真性甚至本能性的存在方式展开活动,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最后,网络化使交往的自主程度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主体面对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匿名性”,这就使得在网上互动的双方,能够知道的只是互动过程中各自所表现出来的爱好、情趣、志向等精神属性,至于互动各方的行为举止,则基本不受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社会性特征及伴随而来的社会规范、社会角色期待的制约,人与人关系中的社会“身份感”也就消失了,人对群体“归属感”也消失了。同时,网络的符号性和匿名性也使交往的各方只认为自己是真实的,而其他个人都可能是非物质性的、虚幻的,他在虚拟空间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至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要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有碍他人的自由,这不在考虑之列。
    ……
展开
目录
导论虚拟生存:网络技术时代的哲学课题
一、虚拟生存问题在当代人类实践中的凸显
二、虚拟生存问题的研究简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虚拟生存
四、本书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创新程度和意义

第一章 技术革命与生存方式的历史演变和当代新发展
第一节 技术的人学考察
一、技术的人学本质
二、技术的人性考量
三、技术的生存论意义
四、技术化生存的当代境遇
第二节 当代技术革命与虚拟生存的兴起
一、人类历史上的技术革命
二、技术革命的当代发展
三、当代技术的虚拟性与虚拟生存的彰显
第三节 虚拟生存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变革
一、虚拟生存带来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
二、虚拟生存如何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
三、虚拟生存变革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质

第二章 虚拟生存:人类生存的新形态
第一节 虚拟生存的发生学考察
一、虚拟生存的发生学前提
二、作为发生前提的虚拟本性
第二节 虚拟生存的人学基础、技术支持和哲学依据
一、虚拟生存的人学基础
二、虚拟生存的技术支持
三、虚拟生存的哲学依据
第三节 虚拟生存:“虚拟人”的生存本质
一、传统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发现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
四、虚拟生存与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
第四节 虚拟生存:一种崭新的生存观
一、虚拟的概念辨证
二、虚拟的哲学界定
三、虚拟生存的蕴涵
四、虚拟生存的特征

第三章 虚拟时空中的虚拟生存及其现实基础
第一节 社会时空的虚拟化:人类生存形式的跃迁
一、社会时空:人类生存的现实形式
二、社会时空的历史演进与人类生存时空的新形式
三、虚拟生存与社会时空的新变化
四、虚拟时空:人的生存时空的新阐释
五、虚拟时空中的虚拟生存
第二节 虚拟生存对现实生存的超越
一、生存方式:人的生存的现实维度
二、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在虚拟时空的分裂
三、虚拟生存: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第三节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融通与互塑
一、现实生存:虚拟生存的前提与基础
二、虚拟生存:现实生存的拓展与深化
三、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互塑

第四章 虚拟生存的主体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形态的理论
……
第五章 虚拟生存的内在矛盾及其超越
第六章 虚拟生存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七章 虚拟生存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