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欧洲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美术 一、岩画 人类经过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岁月后,大约在1万多年前开始进入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换的历史时期,其间最为重要的美术现象是岩画艺术。岩画艺术是原始人类在新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和思维意识观念中从事的新的精神活动形式。尽管从功能上它仍然依附于原始巫术或生产记事等实用意义,同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一样,还不是严格的艺术创造,但在形式特征上所日益显现的造型意识和抽象观念,却昭示着人类的审美精神伴随着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进步在不断地自觉萌动,并且在精神意识活动中有着顽强的自我表现。
从这个意义来说,岩画比洞窟壁画更具有不容忽略的审美价值。
欧洲岩画艺术的发生与欧亚大陆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大约在12万年前,由于地质上的冰河期结束,暖湿气流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向欧洲东北方向徐徐吹来,融化了覆盖在欧亚大陆上几十万年的冰原。随之,沉睡的生态自然开始发生变化,草木复苏,森林蔓延,食草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在温暖的阳光下走出潮湿的洞穴,开始在水草丰茂的湖畔和森林边缘的山坡上结庐而居。采集成熟的果实使人类产生了种植业,围猎温顺的动物使人类产生了畜牧业。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人类意识活动的进化。人类住在幽深阴暗的洞穴中所从事的巫术活动以及依附其上的洞窟壁画,也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移到明媚的阳光下和空阔的地面上。现今发现的原始人类刻制与描绘在阔大而平整的露天岩面上的形象,也就是被称之为岩画的艺术,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充足而明亮的光线、宽阔而平整的岩石、灵活的劳动技能和先进的复合工具,无疑为人类从事这种新的精神活动提供了理想而优越的空间环境和基本条件。可以说,岩画艺术是人类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新的精神意识最为直接的形象化反映。
综观整个欧洲岩画,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和生态自然变化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岩画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无论在题材内容和形式特征上都具有不尽一致的精神指向和形式表现。
1.南欧岩画 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地区,岩画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发生与流行的时间也更为久远。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是南欧岩画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尤其在西班牙的列文特一带,保存着欧洲岩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存。至今人们已在这个地区发现了40多处岩画遗迹,有 70多块岩面上留有上千幅人物与动物的绘画。也许由于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最先从这里登陆的缘故,早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之初,列文特地区的原始人类就已经将洞窟壁画转换为露天岩画了,并且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甚至进入到人类文明的全盛时期。
在画法上,列文特岩画只用黑色或红色,均为单色。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见到两种颜色的使用,但这两种颜色也是在形象的不同部位分开来使用,从不混合。如人体画成红色,只有腿画成黑色。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动物和人物的运动状态,特别是快速运动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有了情节上的构图。
如在一幅狩猎场面的岩画中,有一只狂奔着的动物,只见它四蹄伸展,腾空飞奔,身体向前倾斜,给人以速度疾快、无法遏制以致像是快要失去重心的感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上,同样也是这样充满着动感和速度,并且常常是把群体的人作为描绘的重点。
在列文特岩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几十、几百个灵巧的斗士以饱满的力量迅速飞奔。如加斯德伦省加苏里亚峡谷一个洞的壁上画有一幅巨大的作战场面:一群手执弓箭的战士在追逐着另一群战士。画面的右边在进攻,左边在防守。进攻中的战士跨着大步向前奔驰,并从张紧的弓弦上向敌方射出如雨的箭。防守一方可见到被箭所伤,缩着身体,忍着疼痛拼死抵抗的战士。在这些战士前面还有四个射手在顽强地抗击着对方的进攻。
其场面其声势以及那惊人的真实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还有一些作品在对人体细部、姿态甚至表情的表现上达到足以令人惊叹的程度。还是在加苏里亚峡谷,有一幅描绘两名射手准备将箭射向从高处跳下的山羊的画便是如此:两名射手一动不动、重心放在一只膝上,另一条腿向后伸出,身体前倾迎着小羊,他们紧握弓箭,凝神屏息,等待那决定性的一瞬间——不仅关系野兽的生死,更是关系着自己以及亲人们命运的一瞬间。从画面看去,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列文特岩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对人的处理态度上,那是在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中所没有的。人体被画得慎重仔细,并被当作决定事件进程的积极力量,把猎人集体当作故事的主要角色和真正的主人翁。
尽管绝大多数人像充满生机和活力,但还是表现出高度的风格化。主要是对人体某部分的歪曲或夸张。如人的身体,经常是太细太长,有时就像一根直的或略为弯曲的棍子,腰部处理得极细小,仿佛被截断了一样。与这细身点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画得仔细且过大的腿和头部。小腿肚粗且凸出,头画得圆而大。除了头部其他部位均以细条状代之,通常还画出头部的装饰,但并不影响人体激烈运动状态的表现。
2.北欧岩画 由于欧洲北部气候转暖较迟,大约在公元前6000多年,这个地区的岩画艺术才伴随着狩猎民族的北移并承袭着洞窟时代的壁画遗风,姗姗来到冰雪裸露的岩面上。虽然北欧岩画艺术流行稍晚,但分布范围更为广阔和绵长,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芬兰以及俄罗斯北部的奥涅加湖畔和白海沿岸都广布着这个时代的露天岩画。
同时,在时间延续上,北欧同南欧一样,一直绵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欧岩画上,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形式特征,与南欧岩画相比,都具有不同的精神倾向和风格脉络。
从表现内容上看,北欧岩画多为形体较大的动物,比如熊、驯鹿、鲸鱼、麇鹿等等。与南欧岩画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明显居于次要地位,其原因是北欧岩画多为狩猎民族所作,他们是追逐着耐寒动物来到北欧的,还保持和承续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方式。所以,尽管岩画创作已在露天进行,但洞窟壁画的传统内容还不能马上改变。
北欧岩画出现大型动物形象并居于主导地位的动因不外有二。一是仍出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巫术意识。狩猎民族对这些大型动物在意念中具有一种矛盾心理,既想捕获其为赖以生存的食品,又企图安抚这些被宰杀的生灵,以求其宽恕,这是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不可解脱的精神困境。因此,北欧岩画上人类大量刻制被捕获的动物,既是一种祈求占有的方式,又是一种崇拜其魂灵的仪式。另外,北欧岩画还具有指示的功能,即凡是有岩画的地方,多是这些动物出没之地,从北欧岩画分布的具体方位来看,这种推测令人置信。
可见,岩画的功用是与狩猎民族的生产活动同时发生的一种生产行为,进一步说,它是原始狩猎生产的一种方式,尽管是一种虚幻的精神占有方式,但在原始人眼里,它具有与体力围猎动物同等重要的作用,因而,岩画的巫术功能就显得更为神圣和严肃。从形式特征来看,北欧岩画明显表现出由承继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的写实性风格,逐渐向抽象装饰意味演化的痕迹。其问表现出岩画制作者对物象的概括能力和对抽象形式的创造能力。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整个欧洲岩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内容上表现出晦涩难解外,在形式风格上走进了极为抽象化的符号阶段。倘若追溯人类抽象艺术的初始源头,恐怕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可当之无愧。
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的岩画,不仅形象不易辨读,而且在既往的生活中也难找到相对应的视觉原型。
虽然还可以从最概括化的经验意识中找到抽象符号的大致指意,但其纯粹化的程度已经堪与象形文字相并列。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抽象岩画,虽不像南欧抽象岩画那样不易辨识,但在更为规范的刻制中,已显现出表意的符号特征,而与此前不同的是,这种符号式岩画增加了构图意识,表现出具有节奏美感的整齐与统一。可见,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走向符号化,是人类意识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不管其指向是文字还是抽象艺术,都说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到了抽象思维的层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