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学界.第六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443251
  • 作      者:
    王廷信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艺术学界(第6辑)》以二级学科艺术学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艺术学其他二级学科,力求站在学术前沿,集中反应观点新颖、资料性强、较为深入的艺术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乐派”自2003年由金湘、赵宋光等先生首倡以来,在全国音乐界引起普遍反响,音乐界已围绕此话题,进行了持续的专门研讨。我近来集中学习了音乐界关于“中华乐派”讨论的相关材料,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因此我愿意在此谈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在这里想提及美学界的一些事实。上世纪90年代,学者们在对20世纪中国学术进行大盘点中,中国古代文论界发现了20世纪中国学术表达上的“失语症”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经过学术反思,美学界也发现了20世纪中国美学曾长期以西方美学为美学,以西方的审美观念与研究方法裁剪中华审美材料之不争事实。2006年10月5日,在于天津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我曾提出:“整个20世纪,对东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一个西方强势文化全面进入东方的时代。100年之后,东方文化向西方文化亦步亦趋式的学徒时代应当结束了,新的世纪应当是东方学者们开始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创造的时代。”近年来,在反思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中国美学领域学术局限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普遍意识”问题,并提倡“以中华审美的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的普遍性问题”。北京大学的叶朗先生在2010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当代美学的“中国学派”的设想。我在美学界与音乐界,发现了惊人相似的现象与主张,因此倍感亲切、欣喜。我认为,“中华乐派”的提倡与讨论,并不是音乐界出现的一种孤立的艺术现象、音乐思潮,而是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普遍的文化诉求,因而可以引起广泛的思想共鸣,可以在文化界的不同领域找到知音。因此我愿意把“中华乐派”所提出的主张,视为更广泛意义上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第二次文化自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立足于音乐界,以自己的特殊方式表达了当代中国人在精神意识层面的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在世界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回应西方强势文化之挑战,以便真正实现文化自主与民族复兴。
    ……
展开
目录
学术访谈
艺术学的升级及其意义——王廷信教授访谈录
应该有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理论“方面军”——黄会林教授访谈录
昆曲借助现代媒介传播的策略——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访谈录
学科前沿
有个性和特色才是艺术
“中华乐派”与20世纪中华民族第二次文化自觉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发展述评
艺史探幽
墓饰“妇人启门”含义蠡测
南朝陵墓雕刻与当时文化、科技、民俗之关系
南京近现代美术家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传统中国画构图理念研究
信仰变迁与剧场兴盛——山西阳曲县黄花洞神庙剧场考论
艺术教育
张道-艺术学思想研究——兼论艺术学教育与研究生培养
张道-先生“艺术学”学科教育思想浅谈
一种现行考试制度以外的艺术素质教育方法——达·芬奇笔记、徐霞客游记与笔记大自然
厦门大学艺术学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
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的“道”“理”何在?
艺理思索
比较艺术学理念
黑格尔艺术宗教论的伦理自主性建构及其影响
论艺术对于价值性意义的表现
论传统戏曲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可改与不可改:论冯梦龙在戏曲音律改编上的实践及局限
论冯小青在明清戏曲中的符号意义
艺术评论
《斗牛》VS《活着》:时代的话语诉求——兼论第六代导演的主流重建
画为心印 出古入今——有感于旅美画家方书久先生
新作推介
慧眼观剧妙笔写心——读陈迎宪《三星晌午》
慎读推动世界美术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会议综述
面向市场的艺术高等教育——“首届国际艺术管理专家论坛”会议综述
关于艺术学未来的一场自由对话——“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沉痛悼念本丛刊编委金冠军教授
彩色插图
方书久的绘画艺术
张志贤的设计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