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问道罗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57707
  • 作      者:
    毛锦钦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浮山是岭南文化重要的涵泳之地,它的有名,与古代许多贤德君子的活动分不开。他们或流连栖息于其中,寻求导养还丹的玄秘;或驻足托迹于一时,息心攻读,在静谧的境地里参悟人生,思索人事代谢、天地变幻之道。《问道罗浮》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源远流长的罗浮山道教文化。重点介绍葛洪的寻道生涯、主要著作、道术成就等。本书对认识罗浮山这一道教名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由毛锦钦著。

 

展开
作者简介
  毛锦钦,广东博罗人,主任记者,高级政工师。哲学、新闻学学士,经济学、新闻学、文学硕士。1972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共博罗县仍图公社党委副书记、博罗县平安镇镇长、中共平安镇党委书记、博罗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博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中共博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博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务。现任中共龙溪镇党委书记、龙溪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多年来,发表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近50万字。出版专著有:《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当代领导科学概论》、《当代领导科学艺术》、《声视南方——广东广播电视60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毛锦钦先生多年来扎根博罗、扎根罗浮,为本土文化、罗浮文化、东樵文化屡屡书写新的篇章。他走遍了罗浮山的山山水水,冲虚论道、华首谈经、狮峰眺日、飞云留痕,罗浮有着他的步步脚印,而这些脚印更是转化成了点点墨迹。纵情山水间,笔下起奇峰。《问道罗浮》一书凝聚着他的心血和辛劳,是他对罗浮的重新诠释,是他对罗浮的深深热爱,更是他对文化的孜孜追求。该书用细腻的笔法,传神的描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何为道,何为罗浮之道,这是一本集历史性、学术性、具体性、知识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道教通俗读物,这样的通俗读物,现在并不多见。《问道罗浮》里面的篇章,不仅还原了一部真实的罗浮山道教文化史,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座道教名山所应有的精神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仙境,道教称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桓真人升仙记》中是这样描述仙境的:“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树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
  郭璞在《游仙诗》中极为生动地描写了仙境的美丽:“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姮娥扬妙音,洪崖颌其颐。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游仙诗于南北朝后渐形式微,但唐代很多有名的大诗人仍有这类作品。如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叙述梦境来描写仙境的美好:“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仙境之说源于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以昆仑为中心,《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内西经》和《大荒西经》皆谓其为天帝在下界之都邑,百神所在,万物尽有;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每面九门,门有开明兽守卫;其下有弱水之渊,外有炎火之山,远望光芒四射;其上住有黄帝、炎帝、禹和西王母诸神人,宫阙壮丽,园囿精美,奇花异木常在,珍禽祥兽毕呈。《淮南子·地形训》更有逐步登天之说:“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仙境之说又源于中国远古神话之蓬莱。蓬莱,一个美好而又古老的名字,一方充满神话传说的土地。传说蓬莱、瀛洲、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汉武求仙访药之处。《史记·封禅书》称:“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秦始皇席卷六国,帝业一统,宇宙海内,唯“我”独尊,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蓬莱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
  秦始皇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的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有水草浮动,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作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仙名就是这样来的。
  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现海市奇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如楼台,如亭阁,如奇树,如怪峰,时而横卧海面,时而倒悬空中”,虚无缥缈,变化神奇,那些好事的方士由海市的虚幻编造出海上三神山(蓬莱、瀛洲、方丈)的神话,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于是引来了秦始皇动游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传说。而在文人雅士的笔下,神山海市更是被塑造得出神人化。从自居易笔下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到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以及八仙过海的传说,均源于此。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漂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神奇的传说,使得仙境愈加可爱,使神仙越发呈现出人格化的亲呢,甚至八仙醉酒的饭桌,铁拐李踏海而去的脚印,在蓬莱无一不被笼罩上仙界的光环,披上如烟似雾的轻纱。而且,这种光环在不断扩大,那张轻纱越来越神秘。
  这些神话传说大都源于生活,人们超现实的美好愿望在神仙的手里变成现实。神话的诞生反映了人民大众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各种神仙传说纷纷附着于蓬莱的同时,经民间通俗文化大肆渲染、传播,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成为蓬莱的神仙文化源泉。时至今日,蓬莱民间还一直保持着神仙文化传统,东方神话之都的美誉名满天下。诚然,今天纷至沓来的游客已不是为寻觅仙人的踪迹,可当你登上高阁,凭栏远眺时,眼前祥云朵朵,碧波万顷,茫茫海天,一派空明,你脑海中立刻就会产生无尽的遐想,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定会油然而生。
  在《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山和蓬莱仙境的神话合为一个新的神仙世界。其中对得“道”者和神仙之胜境,更有进一步的描绘。《庄子·逍遥游》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列子》则称大壑中有五山:“一日岱舆,二日员峤,三日方壶,四曰瀛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道教承袭前代神仙传说,稍加纂缀增益。《云笈七签》和《正统道藏》均载有托名汉代东方朔所著《海内十洲记》,称昆仑、方丈、蓬丘等三神山为三岛,称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为十洲,合称“十洲三岛”,皆神仙所居,为道士修道成仙之归宿。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峥嵘岁月  道脉源远流长
道教的起源和产生
罗浮山成为道教名山的基本条件
罗浮山道脉源远流长
沧海桑田葛仙从容修道
生逢乱世,艰苦求学
离乡背井,漫游南土
无意仕途,只心抱朴
流寓岭南,仙逝罗浮
古迹依存,道貌如故
仙风道骨成就卓越
学识渊博,著述宏富
崇尚玄学,思想深邃
隐居修道,炼丹得术
重人贵生,养生得道
急诊疫病,开其先河
开放包容与日同辉
历史传承性
吸纳包容性
中心引领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