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慧禅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803343
  • 作      者:
    (宋)大慧宗杲禅师著
  • 出 版 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大慧禅语》收录大慧禅语、大慧宗杲禅禅师看话禅,是最为直截明快的禅修顿悟法门。本书精选出来的箴言警训,虽然只是吉光片羽,每天诵读,却如亲闻謦效,常沐和风。境随心转,每天在生活中加一点宽心禅,境遇自然会转变。
展开
内容介绍
    今有径山戒兴法师,自卓锡于大慧祖师道场,将逾四载,每以大慧禅为命脉,应机度化,冀望众生觉明如来本心。忆其曾于中国佛学院求学期间,问学不怠,行解并重,深怀荷担法门之志,即今以其近年研习大慧语录之相契处,萃选大慧禅师开示精华,成《大慧禅语》,持以示予,嘱为其序,予心有欣慰焉。
展开
精彩书摘
    担荷此段大事因缘,须是有决定志,若半信半疑,则没交涉矣。古德云: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欲知到头处,自境界他境界一如是也。
    大事:意为转迷开悟。大事因缘,意为佛陀现于世间,应众生之根机说法度众。《法华经》方便品日,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没交涉:俗语,意为相违而不相应。
    古德:龙牙和尚。
    归家:悟得本来面目。
    一如: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
    习禅,若不能证入与佛同等之境界,不但自身无受益,亦难以担当弘法利生之责任。明心见性,必须具备坚固不退转之信心,金星不现,决不可懈怠,否则,归家之日无有期。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请从而今便截断。
    无常:世间一切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涅槃经》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亦如画水随画随合。
    生死:以所造之业因轮回于六道,永无穷尽。《楞严经》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顺生死,意为被生死所牵引,不得解脱。
    腊月三十日:喻指生命临终、死期到来。
    众生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虽得暂时喘息便以为乐,殊不知若未全身上岸,即不为真正之解脱。今世之人,因受唯物论影响,认为死亡是永远之结束,不相信死后随业力之轮回,即便如此,且问,在你有生之时,因业力所招之烦恼,生灭灭生,何曾间歇?或暴躁或抑郁或孤独无助,此即为溺于烦恼之生死海。务要待到临命终时,就在此刻,以坚固信心,将生死一刀两断。
    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半退,于世事上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意,则便罢参,为无决定信故也。禅乃般若之异名,梵语般若,此云智慧。当人若无决定信,又无智慧,欲出生死,无有是处。
    今时之人,当压力大、烦恼重时,于寺院观观景、喝喝茶、睡睡觉,慧根深者亦会于禅堂打打坐,观观心,一旦感觉内心压力暂时舒缓,便又迫不及待跃入红尘欲海,逐妄不已。觅静求闲故无不可,然此与禅般若相隔云壤。诸位,既觑见禅之宝山,何不径入不二之门?
    欲学此道,须是具决定信。逢逆顺境,心不动摇,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又云: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如上所说教有明文,佛岂欺人耶。
    佛言之句,语出《大方广佛华严经》。
    趣向:志趣、志向,另含到达之意。
    究竟解脱之决心是否坚固,就在于立志者对于烦恼魔路是否有深切之警醒。生命之本质既非烦恼亦非享乐,对逆顺之境的执着,将成为我们究竟解脱的束缚,于境上无著,信心方可称为恒如。
    所谓魔路亦非他物,乃是昧却此心,于此心外妄生差别诸见,而此心即随差别妄念流转,故成就魔境。若能直下信,此心决定本来成佛顿亡诸见,即此魔路便是当人出生死菩提路也。
    昧却:令之蒙蔽、昏暗。
    菩提:觉悟之意。所觉者有事理二法,理者,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一切智;事者,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
    魔不由外来,只因对尘境之分别妄取,促生自心之魔,昔日六祖慧能于大庾岭开示: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本来面目?善恶皆是触境生念,执之便入魔境,虽不思善恶但绝非混淆是非,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_义而不动。直下信者,绝非信外境之神圣、伟大,此为外道,禅者自信自心即是佛心,有此坚定信,才能不被外境所惑,不随妄取烦恼流转。
    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华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
    尽崖:彻底之境地。
    恶趣:以恶因而去往地狱、恶鬼、畜生之恶道。
    一路行程,或乘车或步行,皆有一目的地,若漫无目标,是为流浪。参禅亦然,不立开悟之信念,不行彻悟之跬步,纵使法门无量、花样百出,于己何益?终是在宝贵生命里甘做个流浪汉。悟,需时节因缘,急不来,古人以三世心念、因果之理,能够不急不躁、照顾脚下,目标也更长远。日日行日日参,不仅所悟者横超三世,即使所造之器物、所写之文字,也能流经千载而魅力不减。
    ……
展开
目录
起信
明理
参究
警策
开悟
附录:大慧禅师塔铭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