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自孔子开始,就非常重视修身。因为儒学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如何安身立命的学问。儒学是人学,是生命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准绳等。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都与修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才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中华伦理的“五常”,儒家倡导“仁、义、礼、信”旨在修德。走进儒家思想,我们会发现,修身之道几乎无处不在。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
儒家思想认为,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修养自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的道理,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人的提高。用现代话来说,社会要想进步或者健全稳定地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提高。儒学把希望寄予人的提升上,而人的提升要靠自己的修养,即修身来达成,而不是用一套制度来束缚。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佛理的阐释,教给大家一些养心之道;下篇通过儒学的阐释,教给大家一些修身之法。希望大家能从佛学和儒学中汲取营养,收获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