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细讲十善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0098
  • 作      者:
    一心不二堂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细讲十善业》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合一,相辅相成。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在外表上有这个形式,内里面却完全不分。
    因为,每一个人儒、释、道三家的东西统统都学,扎根教育三个根一起扎,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同时扎下,根深蒂固。这就是成圣成贤的根。你没有这个根,无论怎么学、怎么用功、怎么精进,都不能成就。
    儒、释、道虽然说法不一,方法有别,但其理论根据、方向目标是相同的。在形式上,都是依孝亲尊师为基础,所以“道并行而不悖”,其方向目标一致,皆是同归于善。
    儒、释、道三家,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帮助国家、社会,教化民众,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的幸福生活。
    自己一念善心是正,一念贪嗔痴是邪,邪正就在于自己本身。一念恶,是妄想、分别所变现的;一念善,是正知正见所变现的。三教都是教人转迷为觉。十善业道的基本,与儒家完全相同,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一个人以真诚心积集一切善行,能感动一家,感动一乡,感动一国,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社会风气不好,自己就灰心、退转,更应认真努力修学,行善积德,积极舍己为人,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时间久了,必定能感化周遭的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十善业所体现的是自唐宋以来即固定下来的优秀传统,在多种经典中都有所记载和阐述,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中根本性的教诲,教导人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
    十善业是世间善法的标准,是中国传统特色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旨归而言,《弟子规》里所讲的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是纲,《弟子规》的内容是目,所以我们要真正把《弟子规》学好了,十善业自然就得到,两者是一不是二。
    可以说,十善业的含义并不复杂,然而恰恰在我们的生活和个人成长中,它又是最重要的。《细讲十善业》教导人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以期达到“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对于建设我们的幸福人生乃至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非常有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汝观佛身”,佛教导我们,观察佛身。佛是现身说法,为大众做好榜样。佛身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常说“相随心转”,不但人们自身相貌、体质是随心所转,生活环境又何尝不是?除自身外,都是生活环境,换言之,全是依报。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些人是人事环境,物质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是随心所变,随心所转。
    人们觉得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不好,而新加坡的许哲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非常美好,这是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的是美好,一切人、事、环境都是美好的;你的念头不好,人事物没有一样是好的。蒗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人心好,起心动念都好。
    “百千亿福德所生”,佛每一个念头都是福德。“百千亿”不是真正的数字,是形容词。佛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所以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念头。这种微细的念头,凡夫不能觉察。谁见到了?八地菩萨见到了。八地菩萨定功深,心地清净,能觉察到微细念头的生灭。六道凡夫的念头,佛将之归纳为“善、恶、无记”三类。善有福,但不是德。六道众生有福,德谈不上。何谓德?所有一切念都是善念,念念无住。《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离妄想、分别、执著。人们极微细的念头都堕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根太深了,所以佛教导人们,人们学起来这么困难是有道理的。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每个生灭都具足妄想、分别、执著。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讲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树,放下几片叶子而已,放下这个树梢而已,枝干丝毫都没有动摇,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佛?
展开
目录
雍正皇帝上谕节录
雍正皇帝上谕节录解说
十善业道经经文
经题
人题
正释经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