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人雅士为表示不求仕进、退隐、安贫乐道或仕途失意也自称居士,(中略)这些,有的和佛教有关,有的则无关,其情况十分复杂。”二位先生之论近于实际。
职是之故,对文人名号中之“居士”应根据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可一见居士,便认定其人必为佛教徒。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皆为佛教习语,乍见其号,似与佛教相关。然则,如仔细审查,青莲者,李白之故乡也;而李白自称“谪仙人”,醉心道教,并曾受道箓,与道教关系更为密切。正因为文人自称“居士”与其是否信仰佛教并无直接关系,故《居》文以为词人名号及词籍中之“居士”,皆是词人与佛学结合的情感符号,此一观点尚需斟酌。
2.次谈以“子”、“樵”为号者。《居》文云:“词人中有以渔樵道子为号,实际上都是佛教护法居士。”并以皇甫松(檀栾子)、韩僵(玉山樵人)、孙光宪(葆光子)为例来说明此一论点。然考之三人之生平思想,此论似不足信。
皇甫松《大隐赋》:“老聃烦于论德,释氏诡以推因,苟吾心卓然而不惑,又宁见欺于此君?”对释道二家皆采取否定之态度,其宗教信仰不易推测。
孙光宪,自号“葆光子”,“葆光”二字为道教中人所习用。《道藏》中有《三洞修道仪》一卷,其序言云“五季之衰,道教微弱,(中略)癸卯岁,有阳台道士刘君名若拙,曳策南来,延于所居。刘君精熟法教,因得口授人道仪式、冠服、品位,编为一卷,聊备所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