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我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5378
  • 作      者:
    郭本禹, 郭慧, 王东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自我心理学:斯皮茨、玛勒、雅可布森研究》由对斯皮茨、玛勒和雅可布森三人的思想研究所构成,全书除了导言共分13章。其中,第一至五章阐释了斯皮茨的自我心理学,第六至九章评介了玛勒的自我心理学,第十至十三章描述了雅可布森的自我心理学。虽然三人的自我心理学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脉络上却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对他们思想的评述主要分为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自我心理学理论、精神病理学与治疗观以及对其理论的总体评价等部分。
展开
精彩书评

    勒内·斯皮茨的精神、思想及其表现形式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他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有效、准确且富有创见的理论模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其理论对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都有着持续的推动作用。
    ——Louis Sander

    勒内·斯皮茨,无论是在理论的实践力方面还是在对事物的敏锐感知方面,都是现代发展心理学家的真正楷模。
    ——Charles Kaufman

    斯皮茨的幽默感、宽广的视野、对生活的热情和快乐、友善、对人类疾苦的深切思考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许多人说“像我说得那样做”,而他真正是“像我做得那样做”。
    ——Herbert S. Gaskill

    玛勒的理论嫁接了传统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派、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派,在现代精神分析的学派纷争中,以其构架性、连绵性、延展性而闪耀出特别的光芒。
    ——Paul Stepansky

    雅可布森为精神分析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她关于整合性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结构模式,不仅包括自我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还为整个精神病理学和正常发展范围的精神分析理解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又宽泛的参考框架。
    ——0tto Kern berg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不当的客体关系
    (一)最初的明显抗拒  斯皮茨将最初的明显抗拒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的抗拒是一种普遍的拒绝,包括怀孕和分娩。被动的抗拒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在出生时往往陷入昏迷之中,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斯皮茨指出,这种抗拒只是针对生育孩子,而不是针对孩子。因此,这种抗拒是无对象的。它们常常只存在于分娩之后的数周里,至多持续两个月。母亲的抗拒态度可能源自她们自己的成长史。可能源自她们与孩子父亲的关系,也可能源自她们解决自己俄狄浦斯冲突和阴茎嫉妒的方式。但无论如何,这种抗拒很快就会消失。对于最初的明显抗拒,新生儿有时会出现进食瘫痪和后来某一时期的呕吐症状。这是因为新生儿是很无助的,其最早的行为模式开始于口唇区。所以,婴儿障碍的明显症状也通常由口唇症状表现出来。
    (二)最初焦虑的过度放纵
    斯皮茨认为,最初焦虑的过度放纵是母亲过度保护的一种特殊形式。面对婴儿的焦虑,母亲采取了放纵的对应措施。与最初焦虑的过度放纵联系在一起的是婴儿3个月大的疝痛。疝痛是一种常见的I临床症状,它主要出现在婴儿3个月大的时候,其表现是婴儿从下午到夜里的某几个小时里,总是像肚子痛似地哭。给孩子喂奶可能暂时使婴儿安静,但是一小段时间后,婴儿又再次表现出疝痛。这种疼痛会持续数小时,第二天又复发。婴儿可能出现腹泻,但是又找不到病理性的原因。成人似乎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人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疝痛。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斯皮茨的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斯皮茨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斯皮茨的思想来源
一、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二、精神分析的影响
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影响
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第二章 自我形成理论
第一节 斯皮茨理论的关键概念
一、心理适应
二、成熟与发展
三、心理组织者
四、客体关系与情感氛围
五、母育的剥夺与住院致病症
六、自我心理学
第二节 斯皮茨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临床观察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二、测验法
三、电影法
第三节 三个心理指征
一、微笑反应
二、8个月的焦虑
三、15个月的摇头
第四节 三个心理组织者
一、第一个心理组织者
二、第二个心理组织者
三、第三个心理组织者
第五节 客体与客体关系
一、前客体的形成
二、客体与客体关系的建立
三、客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节 心理发展的阶段
一、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实验证明
第七节 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攻击驱力
二、驱力的中性化
第三章 斯皮茨的心理机制的生理原型说
第一节  自我形成的早期原型
一、REM睡眠
二、深度睡眠
三、微笑与躁乱
第二节   自我防御的生理原型
第三节 情绪的原型
一、情绪原型的发展
二、情绪表现的发展
三、客体关系的作用
第四章 儿童精神病理学说及其治疗观
第一节 儿童精神病理学
一、异常的客体关系:两种婴儿精神病理
二、不当的客体关系
三、不足的客体关系
第二节 基于病理学研究的自体性欲活动
一、三种自体性欲活动
二、玩弄性器行为
……
第十三章 对雅可布林理论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