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双峰并峙 二水分流: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1889
  • 作      者:
    萧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萧湛,男,1975年生,湖南人,1993-200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美学原理与中西美学史。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其中一项的结项成果为本书,另一项在研),出版专著一部(《生命,心灵.艺境--论宗白华生命美学之体系》,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译著三部,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
展开
内容介绍
    《双峰并峙 二水分流: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比较研究》认为,要对朱光潜和宗白华美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比较,必须回到其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上,可以说,两家美学的所有差异,都源于其哲学立足点的歧异。论文试图将其哲学根源推至德国唯心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即主观唯心主义(the subjectlve or transcendental idealism)阶段和绝对唯心主义(the absolute or metaphysical idealism)阶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艺术的性质规定。在朱光潜看来,艺术或美就是情趣的意象化,艺术因而如艾耶尔所说,只是情感的表现,而不具备认识的内涵,与真理无关。而在宗白华那里,艺术品的形式美不是最高目标,最高目标在于能“以美启真”,能将永恒的真理以动像象征而出。艺术作品因而具备了认识功能,伽达默尔所说的“艺术的真理”(the trutho fart),在宗白华那里是可能的。第五,这就牵涉到一个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解释学问题。在朱光潜那里,每个个体的每次欣赏活动,都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直觉式再创造。这种移情式的理解模式,接近狄尔泰的解释学,还是局限于唯我论。但朱光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之作出了伽达默尔式的修正,强调不同视域间的融合。宗白华的理解理论,则和主观性及唯我论完全相反,他要求彻底撤除主观性和个体性,必须达至叔本华所说的“完美的客观性”,才能和对象完全同一,获得对象的真理。这种纯客观的状态,一脉相承地源自谢林的理智直观、叔本华的直观、柏格森的直觉等概念。但是,宗白华认识到,完全的客观化是不可能的,理解还是带着自身视域的理解。第六,在朱光潜那里,美和真和善是严格区分的,一旦混淆,就会损害美的自律性。而在宗白华那里,美和真和善是统一的,因为绝对本原自身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艺术作品作为绝对的客观化,其本质当然必须是同一的。这就意味着,本然的即为应然的(what naturally is ought to be),描述性的即为规范性的,认知的即为价值的,真即善美。第七,审美教育方面,二者都坚持“人生的艺术化”,但在朱光潜处,因为坚守真善美的区分,朱光潜的审美教育理论也和康德-席勒-叔本华的审美教育理论一致。一方面认为审美和认知、意志一样,是完整人生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人性的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审美对于人生的救赎作用,人生受充足理由律支配,因而充满痛苦与厌倦,审美能让人暂时从充足理由律的支配下解脱,成为一个无意志、无时间、无痛苦的纯粹认识主体。而在宗白华那里,审美教育不仅培育美感,而且要从艺术作品中领悟到真和善,不仅要使个体生命充满音乐的节奏,而且要使宇宙充满音乐的和谐,个人必须为宇宙目的服务,即所谓的“致中和”。第八,概括上述差异,我们可以说,朱光潜的美学,缺乏一个宗白华美学那样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也缺乏一个规范性的伦理学。上述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将在正文中详细展开。
    ……
展开
目录
摘要
导论
上篇 朱光潜篇
第一章 艺术发生学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
第二节 “即景生情”和“因情生景”
第三节 美之定义
第二章 意象的客观化:传达
第三章 欣赏即再造
第一节 欣赏的心理条件
第二节 接受理论
第四章 艺术和人生

中篇 宗白华篇
第一章 宗白华美学体系之描述
第二章 绝对唯心主义语境下的宗氏体系再阐释
第一节 为什么是谢林?
第二节 生命本体论的确立
第三节 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第四节 理智直观与艺术哲学
第五节 伦理学: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下篇 比较篇
第一章 哲学基础的差异
第二章 美学形态比较
第一节 自然美
第二节 审美心胸
第三节 美在意象
第四节 欣赏:创造性接受
第三章 艺术与人生
结语双峰并峙,二水分流
参考文献
附录从朱光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的命题看中国美学
语言学转向的可能
如匪浣衣(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