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81401
  • 作      者:
    和建生,汤用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与学》所讲述的“与学”是研究给予和获得,同时又把重点放在研究给予,即“与”的学问。通过研究给予,达到获得的目的,是研究“与学”的目的。<br>    “先与后取”是“与学”的基本立足点。“先与后取”是普遍的规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置之于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适用的真理。<br>    “先与后取”、“先人后己”、“让对方获得好处”是“与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等是“与学”的新的思维方法。<br>    使用“与学”解决问题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其技巧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关键在于善于因地制宜、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地综合运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大智若愚<br>    《道德经》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块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对大智若愚的诠释,是真正的大道和智者的心得。<br>    要成为智者必须首先要有大智慧的思维模式,大智慧的思维模式当然与众不同,这就是“与学”的思维模式。“与学”的思维模式与一般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研究这种思维模式,是正确地使用“与学”的成就大智慧的关键。“与学”主要有如下七种思维模式。<br>    一、先与后拿<br>    是先给予(与)还是先获得(拿),这十分重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总是想到如何获得(拿),即如何使自己获得好处,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人性的特点。“与学”提供大家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改变顺序,即先给予(与)。改变顺序甚至就能救一个人的命。请看下面的故事。<br>    杰克有一位爱钱如命的朋友,有进无出,从不给人一点东西。一天,吝啬鬼和朋友们在河边走,突然滑进了河里。朋友们都跑过去救他,其中有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吝啬鬼宁愿让水淹得两眼发白,就是不肯将手伸出来。<br>    这时,杰克走过来喊道:“拿着我的手,我拉你上来。”吝啬鬼一听,马上就伸出手,杰克与众人一齐将他拉出了水面。<br>    “你们不了解我这位朋友。”事后杰克对众人说,“当你要他‘给’时,他无动于衷;如果你让他‘拿’时,他就来劲了。”<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给予)”和“拿(获得)”是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同样一件事,哪怕对方是个吝啬鬼,只要我们改变思路,做到先给予,哪怕只是一个承诺、一个画饼,也会很顺利地完成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br>    当选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安踏掌门人丁志忠讲出了他成功的原因:“51%与49%,是父亲教给我的处事原则。他很早就告诉我,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只要留49%就可以。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与信任。”<br>    丁志忠说清楚了一个道理: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知道,我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得到好处的基础上,我们的成功符合大家的利益。<br>    中国围棋的“倒脱靴”就是这个思维方式的最好说明:<br>    让我们记住这个思维方式,改变顺序吝啬鬼也能救!<br>    “与学”的思维模式1:先与后拿、先出后进、先给予后获得。<br>    二、先人后己,先利别人后利自己<br>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两名教士在修道院进修,两个人都是十足的瘾君子,但修道院有规定,晚上7~9点为祈祷时间,禁止吸烟。甲教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问主教能不能抽烟,结果郁郁而回。乙教士也跑去问主教能不能抽烟,结果高兴而回。<br>    于是,每到晚上7~9点的祈祷时间,甲教士都发现乙教士怡然自得地抽着香烟,这让他感到很奇怪。他问:“你怎么能抽烟?”<br>    “主教准许的呀!”甲接着问主教怎么会准许他抽烟。乙教士就反问甲是怎么跟主教说的,甲说:“我问主教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主教说不能。”乙教士说:“我是问主教抽烟的时候能不能祈祷,主教说能,所以我就抽了。”<br>    这个像绕口令似的故事除了说明这个乙教士有点滑头外,还说明了其实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办,关键看你是怎么办。这里乙教士采用的方法是给予主教最喜欢的东西——做祈祷,这是主教最需要的,其他是次要的了,自然主教就高兴地准许抽烟了。事实上乙教士的“给予”一完成,其“获得”的目的就必然实现;甲教士的方法,其目的一般都不能实现。这就是“与学”的魅力。现实中,许多事情是先人后己还是先己后人其实结果不一样,你如果先己后人往往无法贯彻,引起大家的反对和批判;但先人后己却大受欢迎,一片叫好声,这真的不得不让人惊叹“与学”方法的神奇力量。<br>    下面的故事继续讲解“先人后己”这种思维的合理性和重要性。<br>    从前有个人,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使尽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汲水器,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这壶水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壶塞,果然里面有一壶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能暂保自己的性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真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br>    这个故事有些个别和极端,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时通常是先从自己出发的,做每一件事都会自然而然或不自觉地想“做这事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就像故事中的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但很少有人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去做:“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仔细想一想你会这样吗?还是不会的可能性比较大吧?<br>    既然人性中有这个弱点,我们就可以利用,如何利用?很简单,我们就倒过来思维,可能问题就能迎刃而解。<br>    这就是“与学”的思维方法,请务必记住下面的话:<br>    “与学”的思维模式2:先人后己,先利别人后利自己。<br>    三、让对方获得好处<br>    这是发生在本书作者身边的故事。<br>    某单元一楼的路灯坏了,大家经过时都因为黑而感到不方便。而每层的路灯是由该层的居户负责修理、更换和交纳电费,这个一楼的居户就是不管,怎么办?你一定会说:“办法多的是:直接要求这家主人装上,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不行的话跟他们吵,再不行找居委会、找领导,再不告他,法庭见!还有就是你替他装上灯泡,看他好不好意思?我告诉你:这位居户不仅好意思,而且第二天就把你装上的灯泡卸了,因为他怕出电费。当然你说的这些办法不是不行,但不是高明的办法。<br>    一天,这家居户晚上被盗了,损失不小。邻居认为解决路灯问题的机会来了。在这家被盗的第二天,有位邻居拜访了这位一楼居户,先关心了一下被盗的情况,聊了一下小偷的可恶,讲了一会如何采取防盗措施,然后说:“其实,还有一个简单又好的防盗措施也要加上。”<br>    “什么办法?”居户主人很认真地询问。<br>    “你看啊,你家在一楼,白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偷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而晚上偷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假如小偷晚上再来偷你家的时候,路灯是亮的,小偷就会害怕,而且我们楼的路灯是声控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有一点声音就会自动亮,如果灯一亮,小偷就会害怕,这样小偷得手的机会就小多了。”邻居回答说。<br>    “对,对!”居户主人连连点头。<br>    从此后,一楼的路灯再也不会没人管了,只要一坏,这位居户主人比谁都跑得快,因为他觉得,做这件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不做是傻子。<br>    请务必记住下面的话:<br>    “与学”的思维模式3:让对方获得好处。<br>    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br>    有这样一则故事。<br>    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br>    下边的漫画中,只见巨石下的两个人,已是两腿发抖,满头大汗,狼狈不堪,但其中一人还自作聪明地不忘记害另一人(“挠痒”),想让巨石……<br>    请看另一则寓意故事。<br>    主人有一头驴和一匹马,主人喜欢马,所以驴经常驮重货,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br>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br>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br>    我们同生活在社会这条大船上,社会是一个整体,地球已是一个村庄,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所以,帮助别人的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这就是上面的故事给我们揭示的道理。<br>    另一则故事更加能说明问题。<br>    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徙,在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br>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br>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br>    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br>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br>    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br>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br>    过了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br>    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br>    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br>    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br>    “实在是太悲惨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br>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br>    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br>    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br>    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整个场面是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br>    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大家从这里看到了天堂和地狱其实没有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人的心里,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差别在我们是否友爱、互助,差别在这友爱、互助是否落实到行动中!更重要的是这友爱互助的结果是: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世上无难事<br>一、“与学”面前无难事<br>二、本书阅读指南<br>第二章  大智慧的起点——“与学”的起源<br>一、什么是“与学”<br>二、“与学”的起源<br>三、研究“与学”的目的<br>第三章  大智慧的基础——“与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br>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br>二、给予和获得是一个对应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r>三、给予和获得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br>四、“与学”在社会关系中无处不在<br>五、“与学”是简单而又深奥的学问<br>六、“与学”研究的内容<br>第四章  大智若愚——“与学”的思维模式<br>一、先与后拿<br>二、先人后己,先利别人后利自己<br>三、让对方获得好处<br>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br>五、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我们<br>六、有付出才有回报<br>七、给予什么就会获得一个放大的什么——给予和获得的因果关系<br>第五章  大智慧的特点——“与学”的特点<br>一、给予(与)和获得(得)的对应性<br>二、强调先与后得<br>三、给予的公开性和获得的隐藏性<br>四、“与学”的价值观的特殊性<br>五、给予和获得的权利属性<br>六、与的快乐性<br>第六章  大智慧的技巧之一——“与学”的技巧<br>一、批评人的技巧——先给予表扬、欣赏、赞美,再批评<br>二、给予赏识使人容易进步的技巧<br>三、抬高你的对手达到目的的技巧<br>四、获得的给予——往上假设法<br>五、大度也是“与”<br>六、如何获得别人帮助(给予)<br>七、让别人感觉获得<br>八、做正确的给予<br>九、给予别人的真正需要<br>十、要使双方都获得快乐<br>第七章  大智慧解决难题的步骤——“与学”解决问题的步骤<br>一、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br>二、给予的对象是谁<br>三、对象的目前需求和最迫切的需求<br>四、如何让对象的需求得到满足<br>五、“与学”解决问题的步骤<br>第八章  大智慧的技巧之二——“与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实施<br>一、给予顾客的需求<br>二、给予所好<br>三、给予诚信<br>四、给予赏识<br>五、给予宽容<br>六、给予名利<br>七、给予赞美<br>八、给予肯定<br>九、给予胜利<br>十、给予关爱<br>十一、如何给予别人改正错误<br>十二、不与就是与<br>十三、怎样让人承认错误<br>十四、用先获得错误来解决问题的技巧<br>十五、给予谎言<br>十六、给予好奇<br>十七、给予自己忍耐,给予他人帮助<br>十八、给予对手帮助<br>十九、给予的领导艺术<br>二十、给予愚蠢、糊涂<br>二十一、给予珍惜<br>二十二、给予引导<br>二十三、给予快乐<br>二十四、给予爱<br>二十五、给予自由<br>二十六、给予智慧<br>二十七、给予自信<br>二十八、给予一点希望<br>二十九、给予幽默<br>三十、给予一个拥抱<br>三十一、给予挫折<br>三十二、给予险境<br>三十三、给予建议<br>三十四、给予沟通的机会<br>三十五、给予竞争<br>三十六、给予发挥的机会<br>三十七、给予标准、规则<br>三十八、给予记忆、经验<br>三十九、应对检查验收时的技巧<br>四十、小给予后面的大学问<br>四十一、给别人留面子<br>四十二、给予体谅<br>四十三、给予一句问候<br>四十四、给予音乐,赶走不速之客<br>四十五、给予假好处<br>四十六、给予另一个思维方式<br>四十七、给予“死亡”<br>四十八、给予坚持的信心<br>四十九、给予激励<br>五十、给予信任<br>第九章  真正的大智慧——“与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巧的综合应用<br>一、综合运用<br>二、综合运用的创造性<br>三、创造性综合运用要点<br>第十章  最后的绝招<br>一、最后的绝招<br>二、置之四海而皆准的绝招:“与”(与利)<br>第十一章  完全彻底的大智慧——使用“与学”方法的注意事项<br>一、给予真正的需要<br>二、度:恰到好处<br>三、要平视<br>四、留有余地<br>五、“与学”反对这样使用<br>附录一  《道德经》(马王堆版)<br>附录二  《予学》<br>为什么叫“与学”(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