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慎思明辨
1.儒商与道商
对话一
企业家:据说最近对儒商、道商的提法有新的突破,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叫“圣商”,你能不能通俗易懂地介绍一下?
陈少峰:当然可以。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很容易理解。所谓“圣商”就是“儒商+道商+慈善家”,以孔子将“惠泽天下百姓者”叫做圣人的理念和道家“内圣外王”的境界,来形容那些具有很高经营境界和人生境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投资人。
企业家:它和以前所谓的儒商有什么区别?
陈少峰:最大的区别有两个方面:一是“圣商”是新儒商的极致,而新儒商是重视经营能力的,与只重视伦理和德性有一些差别;另外一个就是它包含了道商的智慧,特别是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的智慧。
企业家:看起来还是太抽象了。
陈少峰:不抽象。还是举例来说吧,过去有一种哲学观念叫有无相生;又有一种范畴叫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儒商就是重视“有”和“具体”的经营流派,而道商则是重视“无”和“抽象”的那个流派。更浅显地说,从哪里开始往前思考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企业家:可是,伟大的企业家最终不是要求二者兼备吗?
陈少峰:正是啊,所以说儒商和道商的结合就解决了“圣商”经营上遇到的任何难题了。不过,这里还是有很多值得特别“考究一番”的地方,比如说是思考“有”(比如产品)多一点,还是思考“无”(比如品牌和企业整体价值)多一些,是从无极到太极还是从太极复归到无极。
企业家:怎么一下子扯到无极、太极,它和《无极》的电影有关系吗?
陈少峰:没什么关系,而且《无极》那个电影也没有体现“无”的韵味。不过,讲到儒家和道家,必然讲到一有一无、一正一反、一人一天。过去有句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讲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区别……
企业家:等等,还是先把无极和太极说清楚。
……
展开